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为了方便广大考生进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将萍乡市报考点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名要求
考生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认真查阅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印发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江西省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以及招生单位有关管理规定、招生简章和报考点公告,准确选择报考单位和报考点进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
(一)萍乡市报考点信息
1.代码:3604
2.报考点名称:萍乡市教育考试中心
3.地址:萍乡市安源区跃进北路188号
4.接受全国统考、法硕联考、管理类联考考生报名
5.咨询电话:0799-6213775 6213773 6213770
(咨询时间: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5:00)
(二)萍乡市报考点接收范围
1.萍乡市范围内高校2025年应届本科毕业考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
2.萍乡市户籍或在萍乡市工作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含2025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网络教育考生和国(境)外留学生)。
3.考(学)籍在萍乡市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考生,凭准考证(自考生)或学生证(网络教育考生)确定报名资格。
4.符合以下学历条件的萍乡市户籍或在萍乡市工作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在校第二学士学位本科生以2025年第二学士学位应届本科毕业生身份报考的考生,可选择就读学校所在设区市报考点报考,如就读学校已设置高校报考点的,也可选择本校报考点报考。以往届生身份报考的第二学士学位在读本科生,可选择户籍所在地报考;如须选择就读学校所在设区市报考点报考的,必须提供现培养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6.在校研究生:请选择就读所在设区市报考点报考。
我市报考点不接受单独考试的考生报名,请报单独考试的考生与相关招生学校联系。
注意:符合我省报名要求的考生一律不得跨设区市报考,因报考点选择有误或未按规定提供相关材料而造成报考点不予网上确认的,责任由考生自行承担。
二、时间及流程
(一)网报时间
1.2024年10月9-12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预报名信息有效,正式报名时无需重复报名)。
2.2024年10月15-28日(每天9:00-22:00)网上报名(逾期不接受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教育考试院、萍乡市教育考试中心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凡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网上缴费
全省统一实行网上缴费,凡选择在我市参加本次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的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名考试费、邮寄费共180元,在网上报名时通过网上支付缴费,网上缴费成功后,才能视为有效网报信息。对网上报名成功未完成网上确认的网报记录,报名费将由研招网信息平台数据核查结束后退回原支付账户,退费工作预计在12月底完成。
报考点完成网上确认后,招生单位还需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审查,请考生报名前仔细阅读招生单位对各专业报考的要求,避免招生单位审核不通过,被招生单位设置为不准考或屏蔽准考证打印。对网上确认成功的考生,因个人原因造成无法参加考试的,一律不予退费。请考生慎重报考。
(三)网上确认
1.网上确认时间:具体时间以本报考点网上确认公告为准。
(四)网上确认要求
1.考生须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确认系统,按要求,上传本人图像照片、手持身份证照片、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毕业生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及其它相关材料,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选择户籍所在地报考的本市户籍往届考生须提供本人户口簿(首页及本人页)。
选择工作单位所在地报考点的非本市户籍但在本市工作的往届考生须提供工作单位开具的工作证明和本人工作单位在当地为其缴纳的2024年8、9、10三个月及以上的社保凭证或考生本人作为单位法人的纳税凭证等证明材料,包括以下几类:
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凭工作单位开具的在编在职工作证明及工作证原件或者录用通知书确定报名资格;
②企业员工凭工作单位开具的工作证明和社保凭证(2024年8、9、10三个月及以上)确定报名资格;
③个体从业人员凭经营许可证、法人代表证、单位纳税凭证(2024年8、9、10三个月及以上)作为有效证明材料确定报名资格。
2.对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提供届时可毕业的证明或完成学业情况的证明或说明,具体如下:
选择考(学)籍所在地报考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考生,须提供准考证(自学考试)或学生证(网络教育);自学考试考生还须提供网上自行打印的成绩单。
在国(境)外获得学历证书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国(境)外留学考生须提供由就读院校开具的届时可毕业的证明或完成学业情况证明。
应届生须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生证)。
往届生须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或学历证书。
在校第二学士学位本科生以往届生身份选择就读学校所在设区市报考点报考的,须提供现培养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因更改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原因造成未能通过学历(学籍)核验的考生须提供具有更改记录的户口簿、本人所在地户籍部门出具的规范的身份证号变更证明。
提供虚假证明信息的,一经查实,将取消考试、录取资格。
3.无法提供相应材料的考生,网报期限内请重新选择符合要求的报考点报名。
(五)打印准考证
考前十天左右,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避免泄露丢失造成损失。
(六)初试时间
考试时间以教育部相关公告为准。
三、特别提示
1.考生应仔细核对网上报名信息表,无误后方可提交。
2.符合教育部管理规定中有关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按教育部的要求填报相关信息。
3.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事先认真查阅军队相关部门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对服役期间获得三等战功、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二级以上表彰,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退役人员,可申请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符合免初试资格的考生,应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报名,逾期不得补报。
4.残障考生如需本中心在考试期间提供合理化考试便利服务的,请于报名期间尽快与本中心联系。我们将参照《教育部 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7〕4号)有关要求,组织残联、卫生等相关部门专业人员, 对残疾考生身份及残疾情况进行现场确认,结合残疾考生的残疾程度、日常学习情况、提出的合理便利申请以及考试组织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5.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考生在提交网上报名信息和网上支付报名费前,请务必仔细核对各项信息。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按照招生单位的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7.凡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主动了解考试安排事项,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9.对在往年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而被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的考生,在暂停年限期间不允许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和网上确认。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节选):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1.根据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七条: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12.本报考点不接受单独考试的考生报名,请报单独考试的考生与相关招生单位联系。
萍乡市教育考试中心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在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信息确认及考试过程中要树立诚信意识、法律意识,避免违纪违法。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