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学院概况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2006年,拥有严谨治学、精心育人的优良传统。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3人,博士34人,双师型教师2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教授为学院名誉院长。学院致力于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国声音的传播者,设有新闻与传播、中国语言文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和网络与新媒体四个本科专业。
近年来, 学院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国家社科文库入库成果1项;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得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0项,其中一等奖1项。建有省级科普基地“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基地、省级高校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天府文化学院”、与成都市委宣传部共建“天府文化研究院”“新闻学院”,以及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等平台,科研势力雄厚、特色鲜明。
二、招生学科介绍
(一)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
1.学位点概况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授权点根据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紧密结合媒体发展新动态,培养了解城市文化,具有国际化视野与现代传播理念、现代传播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三年来,在认知传播、影视传播和新媒体等研究领域产出丰硕成果,主办了“2019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年会”和“2021年中国认知传播学术年会”等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与省市各级媒体、文化传播公司、政府宣传部门等十余家机构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提供平台。
2.初试科目及内容说明
(1)初试科目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
|||||
类别码 |
类别名称 |
第一单元科目 |
第二单元科目 |
第三单元科目 |
第四单元科目 |
0552 |
新闻与传播 |
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
204- 英语二(100分)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50分) |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50分) |
(2)《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新闻采写编评与策划等业务知识;《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主要包括新闻学理论、传播学、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网络传播概论。
(3)参考书包括但不限于:高钢主编《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新闻编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彭兰《网络传播学概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3.复试科目及内容说明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
|||
类别码 |
类别名称 |
科目 |
考试内容 |
0552 |
新闻与传播 |
新闻传播理论与媒体发展趋势(专业综合测试)(100) |
新闻传播理论基础知识 |
新闻传播新现象新情况分析 |
|||
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
|||
|
|
|
个人研究计划 |
4.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内容说明
(1)同等学力考生将加试两门科目:中外新闻传播史和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2)参考书目包括但不限于: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黄珊《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
(二)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
1.学位点概况
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立足巴蜀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以地方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为基础,在空间诗学、文学地理、巴蜀文学与民间文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优势和特色。学位点设有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5个专业方向,坚持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路径,兼顾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衔接,培养在中国语言文学方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广博知识和初步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初试科目及内容说明
(1)初试科目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
|||||
类别码 |
类别名称 |
第一单元科目 |
第二单元科目 |
第三单元科目 |
第四单元科目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
201- 英语一(100分) |
文学评论写作(150分) |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150分) |
(2)考试范围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所涵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整体性综合处理辨析的能力。
(3)《文学评论写作》要求据文学作品完成评论写作,须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无指定参考书。
(4)《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分成两个部分:中国文学、语言学基础与应用。其中,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的考生完成中国文学的题目,参考书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学史》,袁世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外国文学史》,聂珍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报考汉语言文字学方向的考生完成语言学基础与应用的题目,参考书包括但不限于:《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18年;《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3.复试科目及内容说明
(1)复试科目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
|||
类别码 |
类别名称 |
方向 |
科目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文艺学 中国古代文学 |
文学理论 |
汉语言文字学 |
语言学概论 |
(2)文学理论或语言学概论: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的考生复试科目为文学理论,参考书包括但不限于:《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文学理论》,曾繁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报考汉语言文字学的考生复试科目为语言学概论,参考书包括但不限于:《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内容说明
同等学力报考者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的考生加试科目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学史》,袁世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报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的考生加试科目为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参考书包括但不限于:《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外国文学史》,聂珍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报考汉语言文字学的考生加试科目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参考书包括但不限于:《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18年;《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三、联系方式
学院网址:https://wenxin.cdu.edu.cn/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址:https://wenxin.cdu.edu.cn/yjsgz/zsxx.htm
微信公众号:成都大学文新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QQ号:2751828548 邮箱:2751828548@qq.com
电话:028-84616408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