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东北林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立足东北、面向全国,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农林卓越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坚持“质量、绿色、创新、合作”内涵发展,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农林人才。
坚持需求导向,优化学科布局。强化材料科学基础研究,整合研究平台和相关资源,成立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致力培育新的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响应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将“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更名为“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设立动物生态学方向,进一步突出野生动物保护方向的优势与特色。调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生物学一级学科归属,提升林学学科基础研究水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本研一体化”原则,主动撤销1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点,调整7个一级学科和7个本科专业的学院隶属关系。增设“碳汇经济”“林业大数据”等学科方向,增设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努力构建林业工程、林学牵引带动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
坚持固本强基,彰显学科特色。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推动相关专业实现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化“林业+”教育模式,成立国际化林业工程成栋班和林学类“成栋实验班”,依托“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推动“新农科+新工科+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开拓以林育人的新模式。“十三五”期间,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9个,11个本科专业通过相关专业认证。实施推免研究生“支林”计划,服务林草行业和东北振兴。通过实施“成栋英才引进计划”“成栋英才培育计划”“成栋学者和成栋名师培育计划”,建立校院两级负责人联系人才制度,构建多元薪酬分配体系等,不断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标新兴产业战略需求,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运行机制改革,建设开放共享学术科研平台。实行首席科学家(PI)负责制,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在林木分子生物学、木质材料高值化等研究领域取得积极进展。成立“林业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全国林业智能装备创新高地。发挥学科优势,加强智库建设,在加强虎豹跨境保护合作、森林碳汇领域研究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以“林”育人,弘扬学科文化。坚持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线,不断弘扬学科文化,推进以“林”育人。设置“美丽中国·绿色东林”生态文明社会实践专项,创建并重点扶持17家生态环保类社团,常态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绿色使者志愿者协会”坚持24年开展绿色环保活动,被共青团中央等九部委联合授予第七届“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大力营造和弘扬绿色文化,引导青年学生用塞罕坝精神塑造品格,用优秀校友代表徐秀娟事迹感染青春,用校友典范“鹦哥岭故事”激扬梦想,将生态文明植入内心、化为自觉,激励广大师生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担当。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依托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帽儿山实验林场和凉水实验林场等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为超过28万人次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邀请知名专家开设全校公选课,《木材、人类、环境》课程在智慧树和网易公开课上线,覆盖60余所高校。学校连续三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坚持深化合作,扩大学科影响。制定实施《教育国际化工作方案》,以推动绿色发展国际合作为重点,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国际合作,着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强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引智方针,新增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积极引进优秀海外人才和团队。开展联合办学,与国外大学合作举办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立东北林业大学奥林国际联合研究院,深入拓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国际合作。深化与国外有关高校合作,主办“林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实施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外高校联合筹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深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让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走出国门、融入世界,不断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