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四川理工学院座落在享誉国内外的恐龙之乡、千年盐都、南国灯城——四川省自贡市。学校的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原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西南分院。1979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的基础上组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四川轻化工学院与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贡高等专科学校和自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理工学院。
学校现有汇东、营盘、黄岭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49.8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28万平方米,国有资产总值约7.28亿元,其中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5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约214万册,电子图书1.3万GB。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人,其中专任教师约1500人,教授、副教授约60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70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7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四川省师德标兵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5人,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1人;自贡市拔尖人才6人,自贡市优秀专家4人,自贡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5人。
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学校现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等5大学科门类,工学、理学、管理学是主要学科门类。其中,工学类涵盖9个一级学科、24个本科专业、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理学类涵盖7个一级学科、13个本科专业;管理学涵盖4个一级学科、11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还有4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和高校师资(GCT)专业学位的授予权。建成了材料与化工、生物与食品、电子信息、机械工程、管理类5大学科专业群,拥有3个四川省重点学科,9个省级特色专业和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有4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是四川省“一号工程”建设基地。
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在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近年来,学校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2门,校级精品课程64门,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建成省级教学团队4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成绩突出,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3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6项,国家级二等奖20项。
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近年来,学校建成3个省级科研条件平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2个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并与企业联合建成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产学研创新联盟,形成了33个科技创新团队;承担和完成各类科研课题近1000余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700余篇,被SCI等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文章300余篇。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先后与自贡市等地方政府、山东兖能等4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和产学研合作协议。
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学生25000余人。45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毕业生近9万人。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名列省属高校前列,是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2010年11月,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在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四川理工大学的创建工作正稳步推进。全校教职员工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百倍的工作干劲,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跨越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四川理工大学建设,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四川理工学院!
招生说明
一、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3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3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2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2年9月28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
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2012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
三、资格审查
1.对考生的资格审查将在复试中进行,参加复试的考生需按复试通知的要求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本科毕业证(应届本科毕业生携带学生证)原件等材料。
2.入学报到时,学校将检查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原件。对未获得毕业证书的应届本科考生,学校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取消其入学资格。
3.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学校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复试、录取资格或学籍。
四、考试(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1.初试
(1)初试科目参见《专业目录》,其中政治理论和外国语成绩满分均为100分,两门业务课成绩满分均为150分。统考政治,统考英语一、二,数学一、二、三均采用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全国统一考卷,专业基础课由我院自行命题,参考书目附后。
(2)初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科。
(3)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6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4)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5)初试时间:2013年1月5日至1月6日
2.复试
(1)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外语听力测试、口语测试成绩满分各为10分,专业综合笔试、面试成绩满分各为40分,复试科目及参考书见《专业目录》。
(2)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前后,一志愿上线考生直接进入复试名额。
(3)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大学本科主干基础课程。
五、体检
考生复试时应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进行体格检查,凡不符合教育部规定体检标准的考生不予录取。
六、录取
1.入学考试成绩成绩按照“总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40%”计算。
2.录取原则
(1)按初试、复试综合考核成绩排序录取。
(2)考生按招生专业录取,入学后再分研究方向。
3.我校录取的新生类别包括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4种类型,自筹经费考生可享受普通奖学金2000.00元/年。
七、毕业生就业
定向和委托培养的硕士生毕业后回定向或委托单位就业。
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时采取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
八、优惠政策
1.凡第一志愿报考我院上线并通过复试被录取的考生,100%享受计划内指标(公费),本校教职工及线下破格考生除外。
2.我校设立新生奖学金。凡高于所报考门类A类地区最低控制分数线30分的考生,奖励500.00元/生,高于50分的考生,奖励1000.00元/生(本校教职工及线下破格考生除外)。
3.我校设有高额优秀奖学金。一等奖学金:5000.00元/年,二等奖学金2000.00元/年。
九、其它
涉及录取和调剂方面的政策以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文件为准;若有硕士生培养经费的改革,按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十、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学苑街180号四川理工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行政楼411室)
邮 编:643000
联系人:屈老师、 彭老师
联系电话:(0813)5505850、5505679
传 真:(0813)5505679
网 址:http://yjs.suse.edu.cn
电子邮箱:suseyjs@163.com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