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中南大学2018年选拔优秀应届推免生直接攻博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精神,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学〔2014〕4号)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在理、工、医(不含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学科门类国家重点一级或二级学科所属专业内,选拔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优秀、科研和创新能力突出、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硕士生资格者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
一、招收学科专业
理、工、医(不含1051临床医学专业)学科门类所涵盖的我校具有博士生招生授权的国家级重点一级或二级学科专业(详见附件1)。
二、招生计划
全校确定直博生指导性招生计划70名(详见附件1)。二级招生单位各专业直博生招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本专业招生人数的20%。
同时,为鼓励选拔优秀生源,学校确定设立优秀直博生招生专项计划50个。招生二级单位和导师拟录取直博生毕业高校若为本校或其它“985高校”的生源,使用专项计划招生,不占用二级单位和导师原分配招生名额。
三、招生导师
在相应专业具有2018年博士生招生资格的导师。导师招收的直博生受每位导师限招3名博士生(含跨专业、院系、专项计划等各类情况)的限制。
四、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政治素质过硬,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
2、全国一流大学(原“211工程”高校)或所学专业为国家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取得所在学校推免硕士生资格。科研能力强、有突出科研成果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审核),本科毕业学校要求可适当放宽。
3、大学本科学习期间成绩优秀、专业能力及学术表现出众,具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较强的科研创新潜质。
4、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外语水平较高。具体要求由相关二级招生单位自定。
5、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五、招生程序及要求
(一)网上报名
符合条件的考生于2017年9月22日开始登陆“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简称“推免服务系统”),完成注册及个人信息录入,2017年9月28日-10月25日完成网上志愿填报、以及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上述时间要求若与国家文件要求不一致,则以国家文件为准!)
(二)资格审核
我校各招生二级单位及时审核考生网上申报信息,本着先申请先审核的原则,通过者优先安排复试,择优选拔。
(三)复试安排
复试时间:2017年9月28-10月20日。(为方便考生,招生二级单位可以提前安排复试!)
复试地点:各招生二级单位指定地点。
各二级招生单位须确定具体复试时间、地点及考核内容,并及时通知考生参加复试。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复试,并携带如下材料提交审核(相关证件、证书、论文等,并提交复印件):
(1)学生证原件及复议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英语水平证明材料;
(3)本科三学年(五年制为前四年)成绩单,学习成绩排名,并注明所在专业年级总人数,须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4)两位与报考学科有关副高以上技术人员的“专家推荐书(附件4)”;
(5)本人的科研成果(包括公开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获得专利、获得学术科技奖项、承担课题或者其他具有学术水平的工作成果)、所获奖项等业绩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四)复试内容
1、外语水平及专业知识技能考核
包括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和专业素质及能力考核两项内容。要求根据学科专业培养要求和考生具体情况,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是否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并进行外国语的听力和口语测试(可根据学科专业要求具体安排考核方式),同时进行包括专业外语、专业理论、实验操作、科研能力等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一些内容的考核。
2、综合素质考核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人文素质以及举止、表达和礼仪、生理及心理状况等方面。
注:政审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已录者取消录取!
(五)录取及公示
考生通过复试即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录取操作。确认“待录取”及中间过程必须在国家“推免服务系统”进行互动——学院及时在“推免服务系统”中向复试合格的学生发出“待录取”通知,考生应在24小时内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待录取”,否则视为放弃。考生确认“待录取”后,即为我校拟录取直博生。
各二级招生单位针对直博生的复试工作及确认“待录取”操作必须在2017年10月20日前完成。各二级单位招收直博生名额可以突破学校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学校汇总并审核直博生拟录取名单后,及时在校园网进行公示。
(六)直博生放弃资格
拟录取直博生如因故放弃本次直博生录取资格,须在2018年5月1日前向我校研招办出具书面报告。经学校审核同意后,上报教育部取消直博生录取资格,直博生放弃资格后不能转录为硕士研究生。
(七)直博生取消资格
针对拟录取直博生,我校研招办及相关二级招生单位将跟踪考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我校将取消其直博生资格:
(1)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与事实不符。
(2)申请人在本科最后一年学习期间有不及格科目。
(3)本科期间,受到纪律处分或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未通过。
(4)本科毕业时未获得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证书。
(5)不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或因身体缺陷、疾病而不能继续学习。
(八)特别说明
录取直博生不再参加我校针对公开招考考生组织的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复试及录取工作。直博生相关信息由研招办直接从“推免服务系统”下载。
拟录取直博生需按规定缴纳复试费,复试费缴纳时间安排在普通招考考生复试期间(初定2018年5月)!
学校将在2018年7月上旬发放录取通知书。
六、学费标准、奖助学金标准
按国家文件规定,所有录取研究生均需缴纳学费,学费标准详见我校相关通知。
录取直博生享受全额国家和学校学业奖学金(冲抵学费),并享受学校助学金(5年*2万元/年.生)。
在读期间直博生可申请导师奖学金;因学术科研要求须延长学制时可申请拔尖博士生校长奖学金(标准分为9.6<4.8>万元/生•年两个级别)。另外直博生还可申请社会各界在学校设置的各类校级奖励金。
七、学制、培养方案
我校直博生学制为5年;直博生在学期间不能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不能中途退学、不能私自出国。
为促使直博生能尽快完成课程学习和尽早进入学术科研活动,我校直博生的培养按照优化后的新版培养方案执行,主要是较大幅度地削减了直博生的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使直博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其他培养环节。在读期间,直博生达到一定条件者还可申请公派到国外高校进行联合培养。直博生毕业条件与普通招考博士生一致,不作特殊规定。
另外,在培养过程中经二级培养单位认定不再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者本人基于合理理由申请放弃攻读博士学位,但具备攻读硕士学位基本条件的直博生,申请转为攻读硕士学位时,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可按硕士研究生模式培养和毕业。
八、复试组织及上报要求
1、组织机构
各二级招生单位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本次直博生招生全面负责。
领导小组组成:院长任组长,书记、主管研究生工作的负责人任副组长,学科学术带头人、相关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务专干为主要成员。
2、复试考核原则
(1)坚持科学选拔。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采用多样化考察方式方法,确保录取生源质量。
(2)坚持公平公正。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确实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3)坚持全面考查,突出重点。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4)坚持客观评价。业务课考核成绩应量化,综合素质考核也应有比较明确的名次结果。
(5)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3、考核完成时间
各二级单位须在2017年10月20日前完成直博生复试并确定复试结果,同时须在“推免服务系统”完成“待录取”确认互动操作。
4、结果上报
各二级单位在2017年10月21日前,将《中南大学2018年推荐免试研究生直接攻博考核情况表》复印件(附件2,学院留存原件!)、《汇总表》(附件3,同时发电子稿至yzbb@csu.edu.cn)、以及考生提交的所有材料提交学校研招办审核,审批结果将在校园网上公布。
九、联系信息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410083)
办公地址: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中南大学校本部三办公楼302室
联系电话:(0731)88876806、88836909、88876474(传真)
十、附件
1、中南大学2018年招收直博生学科专业及计划;
2、中南大学2018年推荐免试研究生申请直接攻博考核情况表;
3、中南大学2018年拟录取直博生汇总表(EXCEL表格,电子版);
4、专家推荐书。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
2017年7月25日
附件:
附件1:附件1-中南大学2018年招生直博生学科专业及计划安排.docx
附件2:附件2-中南大学2018年推荐免试研究生直接攻博考核情况表.docx
附件3:附件4-专家推荐书.docx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