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近日,吉林大学发布了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简章,详情如下: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培养具有公共精神、法治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的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吉林大学2011年继续面向全国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国际通行的Masterof Public Administration英文缩写为MPA。在国际上,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法律硕士学位已成为文科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得到各个国家的承认)。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获得者,可到公共部门的各个领域工作,包括党政机关,尤其是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等。
二、报考条件与招生对象
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须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统一要求,持省级人事部门的推荐意见进行资格审查。
非政府部门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非政府部门人员录取比例一般不超过当年录取限额的20%。
三、招生计划
本年度按国务院学位办指定名额:80人。
四、报名及考试
(一)报名事宜
201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报名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办法。
1.网上报名:今年网上报名工作启用全国统一报名平台。考生在7月1日至14日期间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按要求提交报名信息和上传本人电子照片。考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报名,按照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报考学校栏:吉林大学;报考学位类别栏:公共管理硕士;报考院系栏:行政学院)。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系统将自动生成《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核准相关信息并打印,备现场确认用。
2.现场确认:在7月15日至18日期间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缴纳报名费、验证、确认报名信息。现场确认时,考生须持规定的身份证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至现场确认点,由工作人员核验,通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鉴别仪验证报名信息,并拷贝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内数码照片文件(持护照者除外),本人在报名系统打印生成的《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上签字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一律不得更改。
3.报考者须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如果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者,无论何时,一经发现,一律取消其报名、考试或录取资格。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逾期不予办理。
(二)准考证:10月15日后,考生可在学位网下载准考证。
(三)考试时间
全国联考时间为2011年10月29日—10月30日,具体时间地点见准考证。
(四)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为综合知识、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公共管理基础三门,均为全国联考。
五、复试
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复试内容:政治理论和综合面试。复试时间和地点由报考学院另行通知。
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由考生所报考的学院组织,考试成绩公布后,通过我校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届时报考者须出示以下材料:1)准考证;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3)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4)《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一份(需经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报考者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六、录取有关事宜
由吉林大学自行划定录取分数线。学费:三万元(不含教材、资料费)
七、培养方式与学位授予
采用非全日制,在职学习形式。主要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2-4年。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论文答辩通过后,按规定的程序授予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八、联考资料
联考考试大纲:《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外语联考教材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日语、俄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九、联系方式
关于报考及相关情况请咨询:吉林大学行政学院MPA办公室(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东荣大厦A1216室)
联系人:徐老师赵老师电话:0431-85167088、传真:0431-85166408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