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大学生是“双创”的主力军之一,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从2016考研政治考查的角度分析一下“双创”对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启示。
一、“双创”要脚踏实地节选
近期,声称日交易额曾突破3亿元的“一亩田”农业B2B项目被质疑交易数据造假、带着“90后创业”“哈佛海归”等标签的云视链被质疑抄袭等引发公众关注。事件定论有待权威部门调查,但公众的担忧值得深思,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需警惕信息造假、浮夸圈钱、缺乏实干的浮躁现象。
在“双创”洪流中,既有脚踏实地的深耕细作者,也有少数幻想“借一把巧力,炒一把走人”的制造“泡沫”之辈。有的创业者热衷于通过制造噱头、宣传造势来吸引投资,而在产品服务研发、企业实体构建、效益点挖掘上不够努力。
走入这种不为真正创业,只为炒作创业神话的“误区”,根源在于这些“创业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是一场比拼恒心和耐力的“长跑”,任何浮躁的做法只会催生泡沫、留下后患。以团购网站为例,在各路资本炒作下,利润微薄的团购曾迅速站上互联网风口,呈现出近百家团购网站齐头并进的繁荣景象,但随后到来的“冬天”大部分团购网站关门大吉。事实证明,缺乏过硬的产品和服务,再卖力忽悠、炒作也无法长久维持企业活力,光鲜靓丽的泡沫终将被市场戳破。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如今,创业创新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不应让这些虚张声势的假创新伪创业,削弱这股积极向上的动力,抵消改革红利。
作为“双创”的主角,创业者要站稳身子、志存高远,既要有敏锐的“互联网+”思维,又要有崇尚技术、严谨务实的“工匠精神”,才能在“双创”的大潮中不断创出新价值、打开新市场。有关政府部门在支持创新创业时,也应确保扶持双创的资金和政策用对地方,将“双创”扎扎实实向前推进。(来源: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
二、考研政治思修解析“双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中的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对创业、创新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当适应时代的需要,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是同学们理性择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
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
其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当前在就业问题上,一些人的就业观念仍然滞后,缺乏到基层和农村择业创业的积极性,或者不从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不符合实际。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即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大学生择业应该立足实际,脚踏实地。避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职业活动不仅是人谋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人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
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择业的标准是什么,择业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人们在择业时应首先明确的。
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
3.大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
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艰苦磨难多。
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大学生在创业的问题上除了要具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4.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大学生在对待职业的问题上,除了要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外,还应当具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准备和抱负。
第一,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艰苦是开发人的巨大潜能的一种重要动力。
第二,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成为人才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的人才观,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成才,人才就在群众中”,衡量人才应主要看实际能力和贡献。
只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创业、创新方能走的远,个人的理想抱负才能实现。漫漫2016考研路也如此。希望各位考生脚踏实地走向成功。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