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电路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科目代码及名称
|
考试大纲
|
807电路原理
|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电路原理课程主要内容: 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等效变换;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三相电路;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电路的时域、频域、复频域分析方法;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线性二端口的参数、等效电路和连接。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相关拓展内容如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状态方程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分析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分析和处理中。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线性电阻性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约30分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约15分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约15分
电路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的分析和计算 约30分
三相电路 约15分
二端口电路 约15分
非线性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约15分
拓展内容 约15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 约30分
选择题 约30分
主观题 约120分
分析计算题 约12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考试内容
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
考试要求
1. 熟知电阻、独立电源、受控电源、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定义、性质及伏安关系,透彻理解基尔霍夫定律。
2. 掌握线性电阻电路等效变换的方法。
3. 能正确列写电路的回路电流方程和结点电压方程,并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4. 能熟练应用电路定理。
(二)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考试内容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的提高;最大功率传输。
考试要求
1. 掌握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2. 会求解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3. 理解复功率的概念。
4. 掌握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和相关的计算。
5. 掌握最大功率传输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三)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考试内容
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耦合电感的功率;变压器
考试要求
1. 理解互感的定义。
2. 掌握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3. 理解耦合电感的功率。
4. 掌握理想变压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四)电路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的分析和计算
考试内容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暂态分析;阶跃响应;冲激响应; RLC电路的串联和并联谐振;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网络函数的定义、零点、极点。
1. 会求解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2. 掌握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暂态分析方法。
3. 理解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概念,并会求解。
4. 能够判断出电路是否发生谐振,并会分析和计算。
5. 能够熟练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
6. 理解网络函数的概念、及其零点和极点与冲激响应之间的关系。
(五)三相电路
考试内容
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
考试要求
1. 理解三相电路的概念和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
2. 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3. 能够熟练分析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
4. 掌握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六)二端口电路
考试内容
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二端口的连接。
考试要求
1. 了解二端口网络的概念。
2. 掌握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的转移函数。
3. 掌握二端口的级联、串联、和并联。
(七)非线性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考试内容
非正弦周期信号;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考试要求
1. 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概念。
2. 会分析求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2. 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方法。
(八)拓展内容
考试内容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状态方程。
考试要求
1. 理解割集的概念,会求解电路的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2. 会分析求解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3. 理解状态的概念,掌握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参考书目:
《电路》 邱关源 罗先觉(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