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新闻学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史方向、新闻理论方向、新闻业务方向、网络新闻及新媒体方向、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
1、新闻史方向——作为新闻学的三大组成部分(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之一,新闻史是一门探索人类社会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规律的学问。它包含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新闻传播思想史、新闻业务发展史、新闻媒介演变史、新闻传播制度史、新闻人物史、新闻事件史、各国新闻传播史等,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地域广阔、流派众多。设立本研究方向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具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史观,熟悉丰富的新闻传播史资料,掌握新闻传播史的基本发展规律,能够前瞻性地把握新闻传播事业未来趋势潮流的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2、新闻理论方向——新闻理论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其目的是认识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探讨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自觉运用新闻规律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理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新闻本体研究,新闻事业研究,新闻工作政治规范和业务规范研究,新闻从业者及新闻教育研究。新闻理论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主要采用质化的研究方法,注重思辨性,并适当引入实证研究,增强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本方向的研究重点和特色在于能够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学术精神,去探索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
本方向力图通过对学生二到三年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结合新闻素质和专业理念教育,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更好担负起信息提供者、舆论引导者和文明传播者的历史使命。
3、新闻业务方向——它也被称为“应用新闻学”,是自新闻学诞生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闻研究领域。新闻业务、新闻理论与新闻史构成了新闻学学科的基本框架。因此,新闻业务全面、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对促进新闻学学科的建设、提高我国各类媒介的新闻报道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新闻业务方向的研究内容有:报纸、广播、电视、杂志期刊以及网络与新媒体等各种媒介的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与各种特殊规律,具体的,它包括这些媒介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策划、制作等环节的特点与规律。同时新闻业务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对各类新闻体裁、节目形态、优秀新闻作品、中外名记者等相关领域。其中对各类媒介新闻报道一般规律的研究,是本专业方向的研究重点。在研究方法上,本专业方向要求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本专业方向的特色及优势在于,它及时总结中外新闻报道的经验与规律,通过理论的分析与梳理,指导新的新闻报道实践。
新闻业务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素养、熟悉与掌握各类新闻媒介的报道特点与规律,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闻报道实践需要的高级新闻业务人才。
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方向——网络新闻及新媒体专业方向,是新闻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立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基础,集中探讨网络传播所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与新现象,是传统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领域的新扩展和新延伸。因此,对网络新闻及新媒体进行较全面、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可以促进传统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建设。
网络新闻及新媒体专业方向的研究内容有:网络传播及新媒体传播活动的过程、环节、要素和效果;在宏观上,对我国网络传播活动的发展、规划和管理,进行深入的理性透视;在微观上,结合我国网络传播的实践,重点研究网络传播的手段、受众、发展和规制等,从而促进我国网络传播环境的建设。在研究方法上,本专业方向要求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网络新闻及新媒体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对网络新闻传播及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与规律具有较高水准的专业认识与把握、具备创新思维能力、适应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实践需要的高级人才。
5、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报刊理论与实践研究,探讨报刊传播新闻、沟通情况、阐扬观点、引导舆论、传授知识、刊登广告、提供娱乐、经营管理的历史、现状和规律,重点是研究中共党报党刊对大陆所有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主流文化所起的中流砥柱作用;研究党报党刊采(采访)编(编辑)评(评论)特点、运行模式、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以及与非党报党刊的竞争与互动,研究报刊与广播、电视的竞争与互动。
强调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训练不断线,了解国情和业界前沿问题不断线,英文学习和中文写作不断线。坚持知行统一,新闻报道与新闻科教并举,以做党的耳目喉舌为依归。即:所培养的人才忠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深厚的治学功底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在报刊等媒体独立从事采编评工作,能在科研单位独立从事新闻研究工作,能在高等院校独立从事新闻教育工作。
在“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部分硕士生中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李长虹、胡欣、温红彦、吴迎春、季晓磊、刘玉琴,新华社高级编辑文璐,《北京日报》主任编辑郭洪新,《中国新闻出版报》主任编辑朱侠等同志,为兼职导师,由本校教授王武录与他们共同指导“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的部分硕士生。
报学是新闻学的基础,报刊是传统媒体,又是强势和主流媒体之一;大陆报业更是当今朝阳产业之一。本校招收“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生,且在部分同学中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预期人才需求前景较好。
二、传播学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理论传播学方向、应用传播学方向、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电视文化传播方向、媒介与女性方向
1、理论传播学方向——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今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为主体的电子传播活动及其规律。
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实践,研究广播电视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认识规律、扩大效果,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我国改革开放建构良好的舆论与传播环境,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2、应用传播学方向——包括媒介经营管理、受众研究和文化传播与贸易研究三个方向。
(1)媒介经营管理,近二十年来,中国媒介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同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中国传媒业的大发展得益于按传播规律办媒体,按市场规律经营。传媒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懂业务的人才,也需要懂经营懂管理的人才。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属于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广告学、营销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本方向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经营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理论,宏观上探讨媒介的经营战略,微观上研究媒介运营的策略和操作技巧。本方向既有理论层面的研究,也有实务层面的探讨,注重学理性和实用性的结合,为传媒培养既懂业务又懂经营的专业人才。
(2)受众研究,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横贯传播学与应用传播学诸学科方向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受众研究既是传播活动的决策依据,也是衡量传播效果的尺度来源,它的量化形态还是媒介与广告市场的通用货币。以受众理论为指导,采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所进行的受众调查,如视听率调查、阅读率调查等及其分析本身,也成主媒介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受众研究以三个并重为特征,即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并重,文理并重,宏观与微观研究并重;注重培养三种高级专门人才,即从事受众理论研究的人才,从事受众调研分析的人才,以及基于受众调研进行媒体策划、编排、经营以及广告媒体计划、购买和效果评估的复合型人才。
(3)文化传播与贸易研究,当今国际传播学界的一个前沿课题。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经济和文化贸易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经济形态,对世界市场格局、经济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培育创新能力、增强地区、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与此相适应,国际传播学界也发生了由注重意识形态的文化帝国主义研究范畴向注重文化贸易的国际商业化研究范畴的转型。
“文化传播与贸易”的研究范围包括:国际传播和文化贸易基本原理(文化经济学、文化贸易学、国际传播学等)、国际文化贸易史、国际文化市场、国际文化贸易法规、国际文化营销策略以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
3、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交流的科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具有多学科性的边缘学科。传播研究方法则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有效地客观地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结果的描述、解释以及理论模型的检验和修正等,从而达到综合性地、深层次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探索和研究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和传播效果的目的。
传播研究方法的特点是,文理综合,学科交叉;既研究定性方法,又重视定量方法;既强调基本的理论和框架,又注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软件;既要与国际的研究方法同步,又要适应我国的研究实际。 ÷传播研究方法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熟悉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归纳、分析、建模等方法从事传播研究的复合型的高级研究人才。既培养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地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种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传播学有关前沿课题和实用课题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传播研究方法综合多种学科,同时借助现代信息分析工具,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学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将大大地提高我国传播学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并有助于我国传播学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4、电视文化传播方向——电视文化传播方向是对电视影像符号、各种节目形态作整体性的研究。它跨多种学科,如:哲学美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新闻学、心理学、影视理论。研究范围广阔而深透,是电视新理念、新观念、新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
电视文化传播在整个现代媒介文化中处主导地位,影像文化现正取代印刷文化的中心位置,成为主导文化。电视文化是大众文化中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在整个现代媒介文化研究中,它处于学术最重要的地位。而以往我们对电视文化研究不够,常陷入各分支学科之中,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电视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让各个分支学科从整体上观照电视媒体文化。
电视文化传播方向培养的学生,能更深透地理解电视对社会的作用,视野更开阔,具有深厚的文化学养,在电视台和理论研究上更具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媒体业将更需要此专业方向培养的智能策型划和多视野观念的电视人。
5、媒介与女性方向——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的关系逐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尤其是从性别平等的视角进行媒介研究,以及对媒介在女性文化与现实发展中的诗学研究,更是学界前沿学术的发展需要。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媒介与女性学术成果和业界产品的现状和发展走向(特征、属性、视角、横向及纵向理论支点),女性媒介工作者和女性受众的调查研究(性别观念对媒介影响、媒介女性文化再现等),以及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该领域学科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等。
媒介与女性研究正成为国际学术界的新兴领域。与欧美国家研究水平相比,我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推动教学科研整体实力的提高,培养专业的研究人才,形成持续稳定的学术力量,已成为推进我国媒介与女性研究新阶段的战略要务。中国传媒大学招收“媒介与女性”硕士生、开设研究课程,将对我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产生深远的奠基作用,也将积极推动中国传媒大学学科体系的整合、创新。
媒介与女性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践的参考价值。通过开展研究、教学工作,可以提高媒介工作者、特别是女性媒介工作者和媒介决策者确立科学的社会性别意识,促进媒介生产无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媒介产品,使大众传媒成为宣传社会性别意识、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文明的社会舆论平台;还可以为党和政府、新闻媒体、媒体业界关注妇女、消除性别歧视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在监督和促进等方面发挥理论指导作用,从而建立有利于妇女争取“平等、进步、发展”的媒介环境,承担起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社会责任。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