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电影《星际穿越》热映 ,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象牙塔里的科幻文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招收国内首个科幻方向博士的新闻曾在去年科幻界引发了不小的骚动,有人甚至将其奉为“科幻文学的全新起点”。
今年秋季开学,第一个科幻方向博士的人选确定了,他是来自衢州、毕业于浙大的科幻迷姜振宇。姜振宇是去年5月从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吴岩那得知他要招收一名科幻方向的博士生。即将从中国社科院硕士毕业的他决定报考,今年6月份正式收到录取通知。
和其他博士相比,“科幻博士”听起来噱头十足。但早在去年,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就解释过,它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个二级学科的框架下,专门研究科幻文学。姜振宇则概括,他读的是文学博士,只是研究的方向是科幻。他从小就是个科幻迷高考报了编辑出版专业姜振宇告诉记者,他从小就是个科幻迷,小学二、三年级开始读各种科幻作品。
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等作品都是他的科幻启蒙读物。对科幻的喜爱直接影响了他第一次的专业选择。虽然高中读的是理科,但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姜振宇选择了浙大中文系的编辑出版学专业。
他解释说,19世纪30、40年代是美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而这几乎可以归因到一个人身上——杂志《惊异科幻》(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的出版人约翰·W·坎贝尔(小坎贝尔)。他主张为成熟睿智的成人读者群写作严肃的、探讨未来科技的科幻小说。正是因为这个出版人挖掘了一批才华出众的科幻作家,才使得美国的科幻文学在那个阶段蓬勃发展。姜振宇希望中国也能出一个小坎贝尔,创造中国科幻文学的奇迹。他至今都很庆幸当年的选择,“除了文学,我们还要关注市场、传播学等,现在看来,当时学到的东西一点也没有浪费。”尤其是接触到网络出版等新的商业模式,为科幻文学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浙大的时候,姜振宇还是科幻协会的副会长。在他的组织下,五六十个科幻迷聚集在一起举办各种科幻活动。他印象最深的是科幻电影周,连着七天,每个晚上一起看一部小众的科幻电影。当年志气相投的会员里,除了另一个从事影视工作的副会长和科幻有点交集,其他人都只把科幻视为兴趣爱好。把科幻文学当做一门学问潜心研究至今的,自然只有姜振宇一个人。
科幻博士看三个方面的潜质
博士考试面试的时候,一个老师问姜振宇,你认为设立科幻方向的博士是否有必要,他料到老师会问这个问题,提前准备好了答案——“读科幻博士其实不光光是一个科幻迷想要抱团取暖或者寻求认同感的行为,尽管也的确有这种冲动存在,但更加重要的是,我们的确从理性上认同这一文类,并且也的确认为它的价值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掘,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影响力。”
虽然招收科幻方向博士的事情一度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但真正来报考的人其实并不多。吴岩告诉钱江晚报记者,报名的学生一共有6个,最后来考试的是5个。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考3门,除了英语和文学理论,还有一张吴岩出的卷子。文学理论的试题和文学院其他专业差别不大,吴岩出的卷子才是用来考察学生科幻素养的,姜振宇记得有道题目是谈谈中国科幻文学的分期。
吴岩说,他考察学生有3条标准,是否热爱科幻;有无深入钻研;个性素养和认知素养如何。综合考察下来,姜振宇脱颖而出,成为他第一个科幻方向博士最合适的人选。早在1991年,吴岩就在北师大开设了一门叫“科幻文学阅读与研究”的公共选修课,这是国内综合性大学开设的第一个本科科幻课程。当时北师大只有十几门公选课,学生的选择有限,这个文理兼顾的课程因此广受学生欢迎。曾经有个学期全校600多人选修这门课,而北师大当时最大的礼堂也只能容纳500人,最后只好分成两次上课。
中国的科幻作品创作至今仍是空白地带2003年,吴岩开始招收科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每年录取1到3个学生。现在,本科、硕士、博士的科幻教育都齐活了,他笑称这也算是“科幻教学的升级”。本科教育是教学生如何欣赏科幻作品,硕士和博士教育是教学生如何研究科幻作品,但这两者之间还是留下了空白地带,那就是如何创作科幻作品。
为此,吴岩开设了一个纯公益性质的科幻写作提高班,由他来讲授科幻小说创作的基本方法,同时邀请一些著名的科幻作家点评学生的作品。吴岩说,这个写作班已经冒出了几个好苗子,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刘洋就是其中一个,他已经开始在科幻写作圈暂露头角。
今年7月,吴岩在微博上贴出“科幻写作提高班开班启事”,邀请生活在北京的科幻创作爱好者参加创作。这是科幻写作班第一次面向社会大众招募学员。吴岩说,目前国内很缺科幻创作方面的人才,比如科幻电影编剧(目前中国约有30万名编剧,能写科幻剧本的可能不到1%)、科幻动漫家、科幻作家等等。而各种文化产业领域,恰恰很需要这类人才。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