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MBA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从做人、做事、远见、专攻四方面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尚精明、富有远见和学有专攻的现代职业经理人。以培养地方所需的适应型职业经理人为基础,以培养行业需要的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强现代化教学条件建设,夯实学科基础,造就一只学术精深、经验丰富的MBA专业教师队伍,为提高MBA教育质量提供可靠保证,努力将我校MBA专业学位教育办成特色鲜明的精品教育项目。
我校在MBA办学中还注重打造MBA学生的“五力”即分析力、决断力、沟通力、执行力和学习力。将具体教学目标聚焦为三个方面:个人品德与职业伦理;知识基合中国传统文化环境并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适应型职业经理人才队伍。
二.报考条件
1.政治觉悟高,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参加一月份MBA联考者截至录取,须具备国民教育序列大专毕业后5年(含)以上工作经验;本科毕业后3年(含)以上工作经验;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有2年(含)以上工作经验。
三.全国统一联考科目
1.399-MBA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2.204-MBA英语二
四.报名、考试时间、地点和手续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秋季MBA),可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1.全国网上报名时间:2010年10月16日——2010年10月31日。
2.现场确认:于 2010年11月10左右凭有效身份证、毕业证原件和学位证书原件到我校报名点确认网报信息,并现场采集图像。注:考生必须到我校参加全国统一联考,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3.全国联考报名工作采用网上报名(报名网址: http://www.chinayz.com.cn)。
注:报名方法请留意南航研究生院网站:http://www.graduate.nuaa.edu.cn或
MBA教育中心网站:http://mba.nuaa.edu.cn
4.考试时间:2011年1月上旬
五.录取:
按联考成绩排名,参考政治理论成绩、复试成绩择优录取。
六.学制及上课方式
采取弹性学制,学习时间为2.5年——5年。
七.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包括: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与组织发展、金融投资、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民航运输管理、营销管理、生产与服务运作管理、项目管理、技术创新与高技术管理。
八.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学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MBA培养方案包括: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三个部分。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课程学习,通过考试并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实践训练,取得相应的学分;学生必须按规定撰写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可申请学位。
1.课程学习共包含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三个部分。其中,学位课16学分,必修课包含专业基础课和职业素养课两个方面,共计23学分,选修课由专业方向课程和小学分课程组成,合计不少于7学分。三项合计不少于46学分。各门课程均规定了案例教学的要求,并提倡采用更多的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
2.实践训练包括拓展训练(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和管理实践。MBA研究生必须根据学校安排参加不同形式的管理实习,包括调查研究、企业咨询等,还可以开展某个主题的“系列考察”,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该环节完成后填写《企业实践小结表》(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归档材料表三)和撰写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报告”,申请答辩前提交给MBA教育中心。
3.MBA学位论文要求研究生在自己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改革与建设、企业管理或原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导师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实际研究时间不少于半年。论文写作阶段分为选定论文题目、进行论文开题、写作和论文答辩等阶段,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可申请学位。
4、学生撰写的学位论文,经评审合格并通过答辩后,可按学位审批程序申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秋季班MBA研究生,完成MBA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修满规定学分,按要求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学校颁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九.培养费:
秋季班学员5.5万元(全程),书本、资料费1000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MBA教育中心
地址:南京市御道街29号
邮编:210016
电话:025-84895967
传真:025-84895760
联系人:杜老师 13601581388
E-mail:mba@nuaa.edu.cn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