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学校及学院概况
华东理工大学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校。
商学院(原名工商经济学院)作为华东理工大学转型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项重要发展计划,在1981年建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和1987年建立的经济发展研究所基础上,成立于1990年。学院集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于一体,并致力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目前设有5个系,6个研究所和3个研究中心。学院设有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举办MBA、EMBA、工程硕士等教育项目,设有企业管理高级培训中心,提供EDP教育项目。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25位,其中正副教授比例近70%。65%以上的教师拥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许多教师被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聘为经济与管理顾问。学院还聘请几十名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作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二、项目特色
理工背景,管理见长;中外师资,力量雄厚;特色教学,模式新颖;企业课堂,注重实践;
国际交流,获取双证;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完备管理,人性服务;校友平台,职业发展。
三、项目分类
通用MBA(中文授课)、国际MBA(英文授课)、中法双学位MBA(英文授课)
四、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1.2008年8月底前本科毕业;或2009年8月底前研究生毕业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或2006年8月底前大专毕业,在职人员。
2.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3.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五、招生名额及录取
招生名额:2011年华东理工大学计划招生410名(不含港澳台及留学生)。其中,通用MBA300名,国际MBA60名,中法双学位MBA50名。
录取考试: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1.初试科目:英语2(侧重应用能力,尤其是阅读和翻译能力)、管理类综合能力,全国联考。
2.初试日期:2011年1月份(具体时间以教育部文件规定为准)
3.初试地点:华东理工大学
(二)复试
复试时间通常安排初试前后,分批进行(复试时间以学校最后公布为准)。
复试内容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英语口语、个人面试和考生背景评估。
六、培养方式
1.通用MBA
普通业余制:在职学习(每周五晚上、周六全天上课),学习年限为2.5年。
集中授课制:在职学习(每月集中四天上课,周四--周日),学习年限为2.5年。
2.国际MBA
普通业余制:在职学习(工作日晚上、周六全天上课),学习年限为2.5年。
全日制:脱产学习,学习年限为2年。
3.中法双学位MBA
普通业余制:在职学习(工作日晚上、周六全天上课),学习年限为2.5年。
七、培养费用
1、通用MBA:8万不含教材费
2、国际MBA:9.5万不含教材费
3、中法双学位MBA:11.5万不含教材费
八、学位授予
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学校审核批准后,授予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证书。中法双学位项目另外还可获得法国ESCEM商学院颁发的InternationalMBA学位。
九、上课地点
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十、课程设置
MBA课程设置
十一、报考流程
步骤 事项 时间 考生须完成的事项及具体要求
1 网上报名 2010年10月份
具体报名时间届时网上公布 1.确认本人符合报考条件
2.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完成网上报名
2 现场确认 2010年11月10日——14日 持本人网上报名号、有效身份证件及毕业文凭原件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照相、支付报名费。
3 准考证发放 2010年12月中旬后 研院打印准考证加盖公章后,由MBA中心核发,邮寄准考证
4 初试 (全国联考) 2011年1月 具体考试时间和安排以准考证为准
5 查询联考
成绩 2011年3月上旬 登录华东理工大学经研究生院网站,网址为http://gschool.ecust.edu.cn/,查询联考成绩
6 复试安排 2011年3月左右 华东理工大学MBA复试安排将通过email及短信通知考生。
7 初步录取 2011年4月初 1.通过体检;
2.录取结果(拟录取名单),通过email及短信通知考生。
8 调档、政审、签订培养
协议 2011年5月 每个拟录取考生需要完成政审手续,签订培养协议,选择自筹经费学习的考生同时需要调转本人档案。
9 发放录取
通知书 2011年6月底~7月初 政审、调档完成,培养协议签署完毕,并交完总学费一半以上者由学校寄发录取通知书、新生报到须知等。
10 新生入学
报到 2011年8月底或9月初 新生须按时报到,无故逾期两周,将取消入学资格。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