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在考研政治马原的学习中,很让大家头疼的就是一些看上去很近似的概念,虽然往往只是一字之差的细节问题,如果不理解透彻就容易混淆同学们的复习思路。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辨析几组近义词。
辨析一:“意识”和“认识”
在马哲的解释体系中,“意识”指的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认识”指的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如何区分“意识”和“认识”?“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和“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在语义上有区别吗?到底什么时候用“意识”什么时候用“认识”呢?其实,在马哲当中,我们想要严格区分“意识”和“认识”的界限是很困难也是没必要的,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来辨析这两个概念:一是二者所属的范畴不同,“意识”属于“唯物论”的范畴,“认识”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这是最容易辨别二者的角度。二是由于范畴的不同带来二者对应的概念不同,与“意识”相对的是“物质”,与“认识”相对应的是“实践”。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就足以在马哲的视域内区分清楚这对近似概念了。
辨析二:“反应”和“反映”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讲,“反应”指的是“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反映”指的是“指物质固有的特性,即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发生相互作用时,以自身的变化再现他物某些特点”。通俗的说,反应指的是刺激后的变化,倾向于讲“变化”;而“反映”是如同镜子一般去映射另一个事物。那么,回到马哲里面来,经常用到的是“意识是对物质的(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 )”通过上面的解释大家应该能够选择出括号里应填的是“反映”。通过这个辨析同学们以后在答题看书时就可以更明确它们的用法了。
辨析三:“增值”和“增殖”
经常会有同学发来这样的疑问:“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句话里的“增殖”为什么不是“增值”?首先来看下二者的含义:“增值”是相对价格的提高,往往指的是某个事物本身价值的提升,比如“这件古董再放两年会增值的。”而“增殖”中的“殖”有生殖繁衍的意思,整个词指的是物体因多出了新个体而使其价值变大,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数量的增加。那么回到政治经济学里面,这里讲的“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指相对于必要劳动而言多出来的那部分劳动生产的价值,由于时间的延长或变相延长带来的,那应该用的是“增殖”而非“增值”。
通过对于这些近似词语的辨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廓清马哲中的基本概念,为考研政治强化复习阶段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