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专业硕士培养:接地气才能有朝气
近年来,我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趋近1:1。与此同时,国家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加快了地方院校培养专业硕士的步伐。面对不断扩大的招生计划和规模渐增的培养院校,如何让专业硕士培养更“接地气”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课题。
培养专业硕士是一场“逆向革命”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趋向高素质化与多样化,2011年,国家启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授权点为工程类别化学工程领域。最终,全国共有51所高校获批试点单位、12所高校获批试点建设单位。江苏省共有13所高校申报,最终淮阴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和江苏理工学院3所院校获批试点单位。
“扩大专业硕士培养规模的呼声一直很高,国家启动这个人才培养项目,肯定了专业硕士的好处。”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章跃说,当下社会需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人才,只有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才能立足社会。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则认为:“地方院校培养专业硕士是一场‘逆向革命’。过去,先设学科,再选专业,而现在,要先明确地方需求,再设置专业学位,最后组成专业群或学科群。这样的结果是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备了较强的学术研究水平,还掌握了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出了校门就能胜任工作。”
“双引擎”推动“硬通货”
在淮阴工学院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教授陈静向记者展示了皮革、橡胶等加入凹土后的高性能产品。“淮安凹土资源丰富,利用好成本低、性能优的凹土资源,能极大改进产品性能。”陈静告诉记者,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为专业硕士的培养提供了有力平台,学生通过各项实验,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实践。
“接地气”的专业平台需要“接地气”的专业指导老师。在淮阴工学院,双导师制是专业硕士培养的有益探索。
“学校导师指引我们方向,企业导师则教会我们方法。”淮阴工学院化学工程硕士苟育军从研一开始就在企业导师熊鹏所在的淮安百麦绿色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实习。然而,苟育军第一次到工厂做发酵罐消毒灭菌作业时,就烫伤了手,灭菌也没有达到效果。“学校实验室用的是小型蒸汽灭菌锅,操作简单,但工厂用的是大型发酵罐。多亏熊老师的细心指导,不然我可能还沉浸在实验室中自我满足。”苟育军说。
科研基础和专业实践的“双引擎”推动,让淮阴工学院的专业硕士成了当地市场上的“硬通货”。在学校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中,产品研发、设备开发、技术提取等实践类选题占到了九成,近半数毕业生在实习企业中就业,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成效。
地方院校专业硕士培养的启示
2015年4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明确指出,重点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扩大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如何培养?江苏试点院校的办学经验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
首先,积极对接地方特色产业。如果说,一所“地方高校”是一棵“树”,“地方”便是其得以参天的肥沃“土壤”。在淮阴工学院,“提升学科专业对接地方建设”不是一句空话。淮阴工学院迅速围绕淮安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将化学工程与技术作为学校一级学科进行重点建设,针对专业特点,着重突出与盐化工、凹土等相关的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使专业硕士的培养紧跟淮安盐化工和凹土科技发展最前沿。
其次,围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改进培养模式。近年来,江苏理工学院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共建研究院、科技产业园、实训基地等,开展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校还聘请技术工程师担任校外导师,负责学生实训阶段的技能训练,把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引进学校,让学生及时学习行业内的最新案例,提升实践能力。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