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陈前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1995年和2003年分别在华中师范大学获得语言学与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2006至2008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进行博士后研究,曾在斯坦福大学东亚系进行访问研究。2013年自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著有《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先后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类型学与语法化,尤其关注汉语的时体问题。
开设的课程:语言学概论、西方语言名著选读、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
主要研究课题:
1.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经历体的类型比较与二语习得研究”(2013——2015)。
2.中国人民大学项目“动词重叠时体意义的类型学研究”(2014——2016)。
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度支持项目“汉语时体研究文献数据库建设及汉语时间副词的多角度研究”(2009——2012)。
4.国家社科项目“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广义体貌标记语法化研究”(2006—2011)。
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体貌系统的类型比较研究”(2003——2006)。
主要研究成果:
1.《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入选2006年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商务印书馆2008年。
2.《语言的理解与发生——儿童问句系统的理解与发生的比较研究》(与李宇明合作,第二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语序接触与北京话双“了”句的历时波动(第一作者),《汉藏语学报》7期,北京:商务印书馆。
4.从完成体到将来时——类型学的罕见现象与汉语的常见现象,第一作者,《世界汉语教学》2期。
5.副词“方”多种时体用法之间的关系,第二作者,《中国语文》2012年6期。
6.时体语法化研究的历史脉络,第一作者,《汉语史学报》12辑,2012年12月。
7.南方方言“有”字句的多功能性分析,第一作者,《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4期。
8.句末“也”体貌用法的演变,《中国语文》2008年1期。
9.“来着”的发展与主观化,《中国语文》2005年4期。
10.北京话“给”字被动句的地位及其历史发展,第二作者,《方言》2005年4期。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