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国学院国学(交叉学科 中国古代哲学部分)导师:梁涛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梁涛,男,1965年6月出生,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文化部“孔子文化奖”推选委员会委员,中国孟子研究院秘书长,邯郸学院“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兼职教授,孟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荀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儒学思想史、经学思想史、出土简帛等,出版《訄书评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国学术思想史编年·先秦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作者,撰写春秋战国部分),《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思孟学案》(中华书局2014年)、《孟子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曾为《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主编,现任《国学学刊》编辑部主任。曾为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05)、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6—2007)、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访问学者(2011),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13)等。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9),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支持计划(2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1)。《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北京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010),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2012),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三等奖(2013)。获第一届中国哲学史学会“学会奖”一等奖(201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孟学史”首席专家,组织两岸三地出土文献研究计划(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文学院发起),任中方负责人。主讲课程有《中国思想史研究》、《论语研读》、《孟子研读》、《老庄研读》、《先秦诸子概论》等。
梁涛作品目录
发表的论文:
1、《竹简〈穷达以时〉与早期儒家天人观》,《哲学研究》2003年第4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3年第6期转载。
2、《朱熹对慎独的“误读”及其在经学诠释中的意义》,《哲学研究》2004年第3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4年第6期转载。
3、《郭店竹简“”字与孔子仁学》,《哲学研究》2005年第5期。1万字。
4、《以生言性的传统与孟子性善论》,《哲学研究》2007年第7期。1万字。
5、《论早期儒学的政治理念》,《哲学研究》2008年10期。《新华文摘》2009年3期论点摘编:“义利之辨的政治哲学蕴含”。
6、《孟子“道性善”的内在理路及其思想意义》,《哲学研究》2009年第7期。1.5万字。
7、《“亲亲相隐”与“隐而任之”》,《哲学研究》2012年10期。1.2万字。《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3年第1期转载。《新华文摘》2013年第4期论点摘编。
8、《〈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本意发微》,《哲学研究》2013年12期。1.2万字。
9、《思孟学派考述》,《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3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第12期转载。
10、《竹简〈性自命出〉与孟子“天下之言性”章》,《中国哲学史》2004年第4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第2期转载。
11、《〈大学〉早出新证》,《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3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11期转载。
12、《〈大学〉新解——兼论〈大学〉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中国哲学》第23辑,2001年。1万5千字。
13、《“德气”与“浩然之气”》,《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1期。
14、《简帛〈五行〉新探》,《孔子研究》2002年第5期。1万5千字。
15、《简帛〈五行〉经文比较》,《华学》2001年第5辑。1万字。
16、《郭店竹简与“君子慎独”》,《光明日报》2000年9月15日;全文又见(加拿大)《中国文化》2001年9月号。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11期转载。
17、《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与重构》,《学术月刊》2009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9年14期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第6期转载。
18、《战国时期的禅让思潮与“大同”、“小康”说——兼论〈礼运〉的作者与年代》,“纪念孔子诞辰2555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1.5万字。
19、《仁与孝——思孟学派的一个诠释向度》,《儒林》2005年第1辑。3万字。
20、《定县竹简〈论语〉与〈论语〉的成书问题》,《管子学刊》2005年第1期。1万字。
21、《〈论语〉在汉代的地位及流传》,《史苑》2004第4期。1万5千字。
22、《早期儒学的“六艺之学”与“社会人生之学”》,《光明日报》2003年8月5日。4千字。
23、《孔子学〈易〉考》,《中国文化论坛》2000年第4期。8千字。
24、《孟子的“仁义内在”说》,《燕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1万字。
25、《荀子与〈中庸〉》,《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5期。1万字。
26、《荀子行年新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1万字。
27、《荀子“天人之分”辨证》,载《赵文化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万字。
28、《〈唐虞之道〉“孝之杀”的思想史意义》,载《儒学评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万字。
29、《子思〈缁衣〉〈表记〉〈防记〉试探》,《中国儒学》第1辑,2006年。
30、《从简帛〈五行〉“经”到帛书〈五行〉“说”》,《中国儒学》第2辑,2007年。
31、《竹简〈性自命出〉与早期儒家心性论》,载庞朴主编:《古墓新知》,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版。2万字。
32、《孟子“四端说”的形成及其理论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刊》2001年第1辑。2万字。
33、《荀子对思孟“五行”说的批判》,《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夏之卷。1万字。
34、《孔子思想中的矛盾与孔门后学的分化》,《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2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35、《从竹简〈穷达以时〉说到孔子“知天命”》,《中国文化论坛》2003年第4期。1万字。
36、《试论传统农民的的社会成分与阶层、结构》,《唐都学刊》1997年第3期。1万字。
37、《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农民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人文杂志》2000年第2期。1万字。《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7期转载。
38、《中国思想史上的“思孟学派”问题》,《哲学与宗教》第2辑,2008年10月。1.5万字。
39、《如何理解“释古”》,《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2月16日。0.6万字。
40、《清华简〈保训〉的中为中道说》,《孔子学刊》第2辑,2011年。1万字。
41、《清华简〈保训〉与儒家道统说再检讨(上)》,《国学学刊》2011年第4期。1.5万字。
42、《清华简〈保训〉与儒家道统说再检讨(下)》,《国学学刊》2013年第3期。2.5万字。
43、《郭店竹简与〈中庸〉公案》,(台湾)《台大历史学报》2000年第25期。2万字。
44、《20世纪以来的孟学史研究》,《文史哲》2012年6期。1.4万字。
45、《二重证据法:疑古与释古之间——以近年出土文献研究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2万字。《历史学文摘》2013年第1期转载。
46、《二重证据法与古书的反思》,《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0.8万字。《社会科学报》第1368期《学术看台》摘要转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历史学文摘》2013年第3期转载。《社会科学报·学术看台》1368期观点转载。
47、《超越立场,回归学理——再谈“亲亲相隐”及其相关问题》,《学术月刊》2013年8期。1.5万字。
48、《荀子对“孟子”性善论的批判》,《中国哲学史》2013年3期。1.2万字。
49、《开展孟学史研究,发掘中国文化的清流》,《国学学刊》2012年第3期。0.7万字。其中三千字以《作为中国文化清流的孟学》为题发表于《光明日报·理论版》2012年7月4日。
50、《“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父子互相纠正错误吗?——〈论语〉“父子互隐”章“新证”之检讨》,《湖南大学学报》2013年4期。1万字。
51、《国学的定位与经学、史学》,《国学学刊》2011年4期。0.5万字。
52、《“新四书”与当代经学的重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2期。0.7万字。
英文论文:
1,Mencius and the tradition of articulating human nature in terms of growth, i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Volume2,2009.
2, Political Thought in Early Confucianism, i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Volume5,2010.
3, Returning to “Zisi”:The Confucian theory of the lineage of the way,in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Supplement to Volume 37 (2010).
4,The Baoxun Bamboo Manuscript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Confucian Daotong Revisited: With a Discussion of XunZi’s Status in Daotong,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 Vol. 35, No. 1.
书评、访谈:
1、《疑古、释古与重写思想史——评何炳棣〈有关孙子、老子的三篇考证〉》,(香港)《二十一世纪》总87辑,2005年2月号。8千字。
2、《走出“疑古”,重建古史——读李学勤、郭志坤〈中国古史寻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7千字。
3、《儒家的制度化存在》,《中华读书报》2003年11月5日。4千字。
4、《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证明》,《东方论坛》2004年第2期。4千字。
5、《儒家经学的历史作用——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华读书报》2009年3月4日。
6、《庞朴先生的学术贡献》,《邯郸师院学报》2006年第1期。
7、《在中国思想的世界里——林同奇谈史华慈》,《中国哲学与文化》第4辑,2008年12月。
8、《激进与保守之间——“五四”九十周年回望》,《中华读书报》2009年5月13日。
9、《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评刘泽华先生王权主义的“国学观”》,《光明日报》2009年12月7日。
10、《老子、经典诠释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光明日报》2006年6月20日删节发表;全文发表于《中国思想史通讯》2006年第1辑,收入梁涛主编:《经典诠释方法——中国思想史研究前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1、《国学、实验主义与中国文化的重建——安乐哲教授访谈录》,《国学学刊》2009年第2期。1.7万字。
12、《国学、经学与本体诠释学——成中英教授访谈录》,《国学学刊》2010年第1期。2.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
13、《思孟学派:义理与考据之间——梁涛教授访谈录》,《现代哲学》2010年第4期。1万字。
14、《应该将〈荀子〉纳入儒家的“新四书”》,《中华读书报》2011年3月2日。0.3万字。
15、《关于儒学的通信》,《国学新视野》2012年夏季号。
16、《还儒家一个整体面目》,《中国科学报》2012年11月12日。
17、《“新四书”与“新道统”——当代儒学思想体系的重建》,《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日。0.5万字。
学术报告:
1、《中国思想史:“回归”与“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1月18日。
2、《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7月22日。
3、《2006年度国学报告》,载《2006年度国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万字。
专著:
1、《訄书评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40万字。
2、《中国学术思想史编年·先秦卷》,第一作者(撰写春秋战国部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5万字。
3、《中国经学思想史》一、二卷,姜广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完成其中第十九、二十、二十一章,约8万字。
4、《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54万字。
5、《思孟学案》,中华书局2014年即出,35万字。
6、《孟子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22万字。
7、《中国思想史前沿——经典、诠释、方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2万字。(编著)。
8、《国学问题争鸣集(1990至2010)》,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50万字。(编著,第一作者)。
9、《出土文献与“君子慎独”——慎独问题讨论集》,漓江出版社2011年10月版,28万字。(编著,第一作者)。
10、《出土文献与古书的反思》,漓江出版社2012年10月版,40万字。(编著,第一作者)。
11、《新编中国思想史二十二讲》,高教出版社2012年9月版,34万字。(编著)。
12、《儒家道统说新探》,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年,7万字。
课题:
1、出土简帛的思想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B类,2003年,10万。
2、新出土文献与荀子哲学研究(08B2X03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8年,一般项目,10万。
3、新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10XNJ028),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支持计划,2009年入选,十年支持计划,50万。
4、中国孟学史(11&ZD08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重大项目,70万。
获奖著作:
《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8年8月,54.4万字)获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青年奖(2012年),第六届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三等奖(2013年)。
王国维说:“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一批竹简,据学者研究,其中部分内容与子思有关,竹简于1998年公布后,立即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一时学术界的显学、热点。子思,名伋,是孔子的孙子,也是著名的儒家学者。据记载,孟子曾“学于子思之门人”,子思、孟子的学派被称为思孟学派,被视为得孔子之真传,居儒学之大宗,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子思》二十三篇”后来失传,致使子思的面貌不为后人所知,造成了孔孟之间的缺环,甚至有学者对思孟学派是否存在也表示怀疑。郭店竹简子思佚籍的发现,为了解子思的思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梁涛教授的《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一书即是利用这些新近出土的郭店简、上博简材料,并结合相关传世文献,对“思孟学派”这一先秦儒学史上的重大理论课题做出的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
全书共分八章,对思孟学派的形成、演变、发展做了细致的考察,认为思孟学派经历了酝酿期(曾子、子游学派)、形成期(子思学派)、完成期(孟子学派)几个阶段,对曾子、子游、子思、孟子等人的思想做了详尽的分析,对思孟学派的特点、内容做了概括、总结。本书在以下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大大推动了先秦儒学研究的现状:
1、由于受道统论的影响,学术界往往将子思、孟子的思想等量齐观,笼统地看做是一个整体。作者通过对郭店竹简子思佚籍的细致分析,指出子思、孟子的思想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若干差异,思孟学派实际应该是子思学派和孟子学派的合称,因二者具有某种思想的一致性,故人们将其联系在一起,合称为思孟学派,但二者在历史上则是分别独立的。作者还指出,子思对荀子的思想也产生过启发和影响,所以作者不同意学术界将郭店儒简定位于“孔孟之间”的流行观点,而认为应该是“孔子到孟荀之间”,并以心性论和仁礼关系为线索,勾画出了思孟学派的思想体系和发展轨迹。
2、“仁”是孔子及其儒学的核心概念,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根据“仁”字“从人从二”的构形,将其理解为“爱人”,认为是表达人际关系的概念。但在新出土的郭店竹简和上博简中,仁字均写作“”,从身从心。本书第二章第二节提出,仁字从身从心,即表示心中想着自己,思考着自己,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克己”、“修己”、“成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成就自己、实现自己、完成自己。“仁”兼有“人/我”和“心/身”的双重维度,孔子仁学正是从这一传统而来,包含了“成己”与“爱人”两方面内容。
3、传统上学术界认为,孟子讲天人合一,荀子主张天人之分,二者是对立的。本书第八章第二节通过对郭店竹简《穷达以时》的分析认为,天人之分是早期儒家的一个基本主张。竹简的天人之分影响到孟子,而与荀子有所不同。荀子的天人之分内涵较复杂,以往学术界的理解有简单化的嫌疑。孟子、荀子其实都讲天人之分,也讲天人合一,只是在具体层面上有所不同而已。天人合一与天人之分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不讲天人合一的天人之分,也没有不讲天人之分的天人合一。
4、传统上人们把慎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本书第五章第三节根据竹简《五行》篇“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君子慎其独也”的材料,通过细致的分析、全面的考察,提出“慎独”的本意应是“诚其意”,以往人们对“慎独”的理解有不准确的地方。本节内容发表后,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先后有近二十篇论文继续讨论这一问题,现在大多数学者都承认以往对慎独的理解有误,肯定本书作者在慎独问题上的贡献。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义理与考据并重,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并重,既对竹简《五行》、《性自命出》、《内礼》等篇等做了深入的解读,也对《中庸》、《大学》、《礼运》、《大戴礼记》“曾子”等传世文献的成书做了细致的考察,同时对先秦儒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人关系、心性论、仁内义外、仁与孝的关系等做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对儒学的当代价值、现实意义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构想,主张回到“子思”去,统合孟、荀,重建道统,恢复儒学的精神生命与活力。本书写作前后历时十年之久,为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思孟学派的第一部专著,对早期儒学、中国思想史及国学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著作书评:
1、李学勤:《郭店竹简研究的新进展》,《光明日报》2008年10月11日。
2、杨庆中:《先秦儒学研究的补白之作》,《中华读书报》2009年1月14日。
3、曹峰:《思孟学派的解构与建构——评梁涛〈郭店楚简与思孟学派〉》,《哲学研究》2010年4期。
4、郑雄:《思孟学派的重构:资料·方法·观点——读梁涛〈郭店楚简与思孟学派〉》,《孔子研究》2010年2期。
5、宋立林:《思孟学派:义理与考据之间——梁涛先生访谈录》,《现代哲学》2010年第4期。
6、李友广:《手握文献,重申思孟——读〈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4日。
7、梁涛:《我的十年思孟学派研究》,《中华读书报》2009年8月19日。
8、宋立林:《坐稳冷板凳,苦心著华卷》,《博览群书》2010年第6期。
9、Franklin Perkins:Liang Tao (梁濤), Guodian Bamboo Strips and the Si-Meng School 郭店竹簡與思孟學派, 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AHCI),volume8 No.3 September 2009.
10、Shirley Chan:A Reassessment of Early Confucianism in Light of Newly Excavated Manuscripts,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Vol. 16, No. 3, 2009.
11、邓国光(澳门):《学术的真色——评梁涛〈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诸子学刊》第6辑,2012年3月。
12、孔德立:《回归文本、超越文本及思孟学派的呈现——读梁涛先生〈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哲学与文化》第10辑,2012年9月。
著作推荐:
1、《文汇报》2008年12月26日“每周一书”推荐。
2、《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12期月度推荐榜。推荐人:李学勤教授。
3、《博士后交流》2008年第4期“新作天地”推荐、介绍。
4、《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1月3日“哲学界·书”推荐。推荐人:姜广辉教授。
海外学术访问:
1、2003年10月30日——11月1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开拓研讨会”。
2、2005年12月16日——2005年12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学郑裕隆访问学人。
3、2006年3月5日——2006年3月12日,台湾辅仁大学主办“第四届中国经学学术研讨会”。
4、2006年7月23日——2007年6月1日,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5、2007年6月28日——2007年8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6、2008年5月14日——2008年5月18日,台湾大学哲学系“传统中国伦理观的当代省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7、2008年6月15日——2008年6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办出土简帛资料工作坊。
8、2009年5月21日——2009年5月26日,副布莱特基金会(FulbrightPhilosophyInstitute)“实用主义与儒学对话”(onPragmatismandConfucianisminDialogue)。香港道风山(DaofengshaninHongkong)。
9、2009年10月8日——2009年10月10日,台湾大学中文系“第一届文字文本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
10、2010年1月6日——2010年1月16日,访问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历史与艺术学院、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国高等研究院汉学研究所、德国波恩大学、科隆大学和慕尼黑大学。
11、2010年8月6日——2010年8月9日,台湾大学中文系“先秦文本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12、2010年8月13日——2010年8月15日,香港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系HarmonyandOrdervs.SpontaneityandRevoltinEasternandWesternPhilosophies国际学术研讨会。
13、2010年8月16日——2010年8月27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简帛文献与思想史研究工作坊Ⅰ”。(提前离开)
14、2010年8月25日——2010年8月29日,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系“纸上《论语》,地下《论语》”国际学术研讨会。
15、2011年7月1日——2011年7月30日,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访问学者,聘为客座研究员。
16、2011年8月14日——2011年8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简帛文献与思想史研究工作坊Ⅱ”。
17、2011年11月10日——2011年11月17日,访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文化语言学院、麦考瑞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墨尔本大学东亚系。
18、2011年11月25日——2011年11月28日,台湾大学中文系“出土文献方法论”国际学术研讨会。
19、2011年11月29日——2011年12月3日,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简帛·古典·古史研究”国际论坛。
20、2012年6月28日——2012年6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简帛文献对思想史研究飞方法论启示”工作坊;6月15日至30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21、2013年7月15日——2013年10月15日,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东亚系访问学者。
组织学术会议:
1、“机遇与挑战:思想史视野下的出土文献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年10月29日至30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中文系协办。
2、“国际四书学”学术研讨会,2012年4月28日至4月29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国际中国哲学学会、JournalofChinesePhilosophy协办。
3、“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10月12至15日,河北邯郸,邯郸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
4、“经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3月30日至4月1日,江苏扬州,扬州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
5、“中美对话:核心价值与世界秩序”研讨会,2013年10月4日至5日,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图书馆,香港能源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合办。
6、协助杜维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儒学习明纳,不定期。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