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最近,武汉某知名重点高校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牛静很受伤—— “复试前强烈希望成为我的学生,各种表决心。一旦复试被录取,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牛静2010年博士后出站后开始任现职,至今已指导7名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留学生。通常,每年考研、考博有资格进入复试的考生,一般都会主动联系所报考院系的心仪导师,进行自我推介、备考咨询等,而导师一般也会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考生志向,给予明确同意与否的回应或指导。“这是双向的选择过程,导师和学生都会慎重对待。”牛静昨日告诉记者。
然而,本月14日、15日,牛静所在的新闻学院先后举行了2015级统考硕士研究生复试和师生“双选会”,“复试前曾与我联系1个多月,再三坚定承诺选我作导师的某外校考生张华(化名)却不见其人。”牛静说,起初她以为张华是复试落榜,还专门发邮件给张华,结果昨收到他的回复邮件,被告知复试已过并选择了学院另一导师。
另一考生王莉(花名)是外校推荐免试保送生。“推免保送生也要复试,去年10月复试前,她也是10余次跟我邮件联系表明自己确定选我做导师,后来才得知她几乎同时跟学院其他数位导师都发了类似邮件,不少导师也有意选她”。
牛静说,考生“一对多”跟导师联系,是希望在复试时能多点印象分,这点完全可以理解。“但若你已对某导师明确表明了选择,那就需从道德上履行这个你自愿做出的承诺。”牛静直言。
昨日,牛静将此感叹发在微信朋友圈,迅速引来在汉多所高校的数十位硕、博导同行共鸣,不少导师都称遭遇过类似考研生的表决心,结果最后“被欺骗”。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