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继2014年“考研热”首次降温之后,今年考研继续降温,再度引发人们对研究生质量的担忧,一些高校“严进宽出”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
“研究生教育能否实行‘宽进严出’?”
“盲检”心照不宣
“出口”宽严不一
1月8日晚9时许,在东南大学研究生工作室,建筑学专业研三学生梁超凡正在埋头忙毕业论文。“我们学校研究生毕业要求蛮严的,除了要发表一篇论文外,毕业论文还有一定比例的盲审,就是抽取一定比例的论文送到外校请专家审阅。如果盲审通不过,毕业论文就不能提交答辩,得继续修改,直到通过为止,所以压力还是蛮大的。”小梁告诉记者,有的学长就是因为盲审“卡住”了,结果拖了很久才毕业。
“我校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严进严出’。” 东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金保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不赞成“严进宽出”这个说法,因“宽出”既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也是对国家不负责任,是错误的,所以不能“宽出”。
东大95%的研究生都能毕业,淘汰率在5%左右,低于教育发达国家高校。对此,金保昇认为不奇怪:“国外高校是‘宽进’,是申请入学,而我国研究生招录是全国统考加上学校笔试、面试,通过竞争选拔的生源质量比较高,所以毕业率高很正常。”
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率也在95%左右。该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管国锋对“宽出”和“严出”的说法均不认同。“我不主张这种提法。”管国锋解释,不同高校甚至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之间“出口”差异都很大,用一种说法来概括未免片面。
尽管有异议,但认为研究生“出口偏宽”的并不在少数。“我感到研究生培养的确存在‘宽出’的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专业研二学生蔡焱冬直言,985高校研究生培养或许是“严进严出”,但并不代表所有高校都是如此。“据出国归来的老师介绍,国外高校研究生学习压力比国内大的多。”
“目前硕士研究生‘出口”应该说还是蛮宽的。”南师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科副教授告诉记者,硕士学位论文一定比例的盲检,是我国研究生“出口”质量控制措施之一,但对此举的作用也不能高估。“据我所知,盲检老师对外校送检的学生论文,除非很差,一般都是‘能过就过’。因为盲检老师自己带教的学生也会面临‘盲检’,你对人家客气一点,人家才会对你客气一点,大家心照不宣。”
招生连年扩大
降质在所难免
我国现有在校研究生近180万,其中博士生近30万。据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我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淘汰率不到5%,而在美国等教育发达国家,这个比例高达30%左右。低淘汰率让不少人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表示怀疑。而据记者调查,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教师不愿意好好教学生是一个很大问题。”南京某高校一位在读研究生告诉记者,现在学校考核评估都跟教师的科研成果挂钩,而跟教学能力挂钩的很少或不挂钩,导致一些教师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科研上,而不把教学放在心上。
管国锋列出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多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学科结构大而全,没有特色,缺少亮点,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导致一些硕士生毕业即失业;教学方法落后,不重视过程评价,简单以论文为评价依据的做法盛行。”
数据表明,200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为33万人,到2014年,这个数字扩大到了80万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63万人。 “近些年研究生大幅扩招后,生源质量也在下降。”业内人士介绍,扩招给更多人带来了读研机会,但一些不优秀的生源也进来了,加上“质保”措施跟不上,毕业生整体质量下降在所难免。
“宽进”并不现实
培养不能“打折”
那么,我们的研究生教育能否像发达国家那样“宽进严出”?“还不是时候。”金保昇表示,在社会诚信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严进”有利于保证“进口”公平。如果实行“宽进”,社会上各种关系就会想方设法得到“关照”,无疑会损害公平。“‘宽进’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大量学生学了几年毕不了业,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费用,都会有损失。”
“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也并非都值得仿效。”曾在英国读研的南京审计学院青年教师蔡远告诉记者,英国一年制的研究生教育被留学生甚至本国学生称为“文凭制造工厂”。“以心理学专业为例,每周课时平均下来大概在14小时左右,比国内大多数研究生都短。研究生阶段也不要求在某个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可以说,在英国要拿到‘附带高评价的文凭’不容易,但拿到研究生文凭并不难。”
“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必太纠缠于培养模式,关键还是要完善考评‘指挥棒’。”管国锋等业内人士认为,高校要切实改变对教师考核偏重科研成果的倾向,否则教师“轻教学”的取向不可能改变。关注“入口”“出口”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评价,只有全程“不打折”,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