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继去年考研人数下跌以来,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又减少了6.5万人。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多个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未完成计划的情况。
今年,的确有很多数据可以证明,考研貌似真的“降温”了,如报考的人数“两连降”,弃考的人数增多,第一天缺考第二天又来考试的酱油党也有不少,各地未完成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比比皆是——辽宁缺额2259人,地方院校缺额最为严重,超过招生计划的10%;在广东,个别地方院校的招生计划只完成了1/3,创下历史纪录。
据此,有不少论者分析称,这是一种理性回归。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有33.7%的受访者就表示,考研只为逃避就业压力。此外,也有人认为,如今的迹象,就是从“学历崇拜”到“能力崇拜”的一种转变。这些分析,也确有一定的道理。
但客观来说,报考人数“两连降”似乎并不能说明考研降温:一方面,考研的人少了,但去国外读研的人却多了,以中国赴美国留学的人数为例,2013年中国赴美读研的人数为103427人;另一方面,考研的人少了,但推免生却多了,众所周知,研招改革后给了学校更大的自主招生权,这也分流了不少尖子生。而当前的数据统计,无疑把这两类人群排除在外,报考人数下降,其实在情理之中。
在这样的境况下,就断言“考研降温”的确是不甚谨慎的,也说明降温只是一个伪命题。只能说,学生们对未来的选择,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不再局限于“考研”。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写照,与“考研降温不降温”并没有由此及彼的逻辑。更何况,即便这两年考研人数有所减少,也只是一种“高温稳定”。既然不少学子考研就是为了工作,在就业压力居高不下的境况下,“考研热”恐怕短期内都很难降温。
于现实而言,一个尴尬依旧存在: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现象,另一方面,则是不少企业抱怨“大学生什么都不会”。这就要求各大高校结合社会需求、办学定位自主设置学科与专业,探索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煮“大锅饭”。可以说,只有学校提高学生质量了,就业难才能有所纾解,而考研热才会降温。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