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164.9万!继去年人数下跌以来,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又减少了6.5万人,宣告这场持续了20多年的“考研热”开始明显降温。据了解,2014年全国多个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未完成计划的情况。
据了解,30多年间,我国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量的50%。数量庞大的硕博研究生,在填补高学历人才缺口的同时,又大大稀释其社会价值。但当下“宽进宽出”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实现的只是量的增长,却未能促进质的提高。
在师资力量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招生规模扩大的步伐后,注重个性培养和学术规范训练的研究生教育,往往会演变成“量化生产”。在“私人订制”失语的教育结构中,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不少考生的考研选择往往是作为转移就业压力的途径,而非致力于学术的兴味和志趣。多重原因交织叠加,形成的“研究生教育泡沫”,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的挤占和浪费。但在“学历为王”的传统人才观念下,考生“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阶梯,几乎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考研拐点”的出现,其实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人力资源市场化的格局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人才的培育模式。研究生就业难的现实,一方面催醒了盲目考研的人群,将以就业为目的的人群引向市场需求的领域空间;另一方面倒逼教育主管部门对研究生教育政策进行反思。高校扩招冲动与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立,折射研究生教育理性回归的急迫。
研究生“降温拐点”的出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规律对人才需求的规正和引导。它呼唤教育理性的回归,并在其引导下形成社会人才培养机制的良性循环。考研人数的持续下跌,并非“读书无用论”的反噬,恰恰相反,其反映的是社会人才观念的更新和成熟。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