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学校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积极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坚持全面考查、综合评价、择优选拔、公平公正的工作机制,着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切实提高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
“北京建筑大学推免预报名系统”将于2024年9月4日开放,竭诚欢迎全国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踊跃报名。
一、报名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学风端正,身心健康。
2. 诚实守信,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大学期间未受过记过及以上处分。
3. 申请人须是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且符合报考学科(专业)对申请人本科所学专业等的相关要求。
4. 申请人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专业基础扎实,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
5.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接收学科专业
我校仅接收学习方式为全日制的推免生。我校除专业学位中的工商管理[专业代码125100]、工程管理[专业代码125601]、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代码125603]之外,其他按规定可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其中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可接收直博生。
预报名阶段接收推免学科(专业)目录可通过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https://yjsy.bucea.edu.cn/)登陆“北京建筑大学招生管理系统考生端”查询。最终版接收推免生学科(专业)目录以我校后续向社会正式发布版本为准,届时申请人可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及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查询。
三、报名方式
(一)预报名阶段(9月4日—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开通前)
9月4日至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开通前,符合报名条件的推免生可进入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https://yjsy.bucea.edu.cn/)登陆“北京建筑大学招生管理系统考生端”系统报名。其中,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进入系统后点击“推免预报名”—“预报名申请”,推荐免试直博生进入系统后点击“直博”—“直博申请”。
北京建筑大学推免预报名系统仅为学校接收推免生(含直博生)的辅助系统,用于前期复试信息采集。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开通后,请推免生(含已预报名推免生、夏令营优秀营员)务必登录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进行正式报名。届时学校将根据申请人的复试综合成绩,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向通过复试且符合要求的推免生依次发送“待录取”通知,择优录取。推免生须登录“推免服务系统”,并按照要求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点击确认“待录取”后,才能获得推免拟录取资格,完成最终拟录取。
错过预报名时间的推免生如仍有意愿报考我校,可在正式报名阶段直接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中报名。
(二)正式报名阶段(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开通后)
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开通后,请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简称“推免服务系统”),完成注册并填报学生信息,并进行正式报名。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预计于9月下旬开通,具体开通时间请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正式报名是接收推免生(含直博生)的必要环节,所有推免生(含已预报名推免生、夏令营优秀营员)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正式报名。直博生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填报中,招生类型请务必选择“直博生”。
四、申请材料
预报名阶段,申请人通过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https://yjsy.bucea.edu.cn/)“北京建筑大学招生管理系统考生端”系统提交材料。如果错过预报名时间,在正式报名阶段申请人需将全部申请材料电子版按要求提交至报考学院指定邮箱(邮箱见后附联系方式)。
1. 申请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需提交的材料
(1)在校期间全部课程成绩单并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扫描件1份。
(2)外语考试证书或成绩单扫描件1份。
(3)有关学术成果(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获得奖项、参与课题等)。
(4)申请人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可以证明个人综合素质、学术潜力的其他材料。
(5)学院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2. 申请直博生需提交的材料
(1)在校期间全部课程成绩单并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扫描件1份。
(2)外语考试证书或成绩单扫描件1份。
(3)有关学术成果(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获得奖项、参与课题等)。
(4)《北京建筑大学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批表》扫描件1份(附件1)。
(5)思想政治情况调查表1份(申请人所在学院审查申请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情况,出具书面材料并加盖学院党委公章,样表见附件2)。
(6)至少两位报考学科领域内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的推荐书扫描件(见附件3)。
(7)申请人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可以证明个人综合素质、学术潜力的其他材料。
(8)学院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五、复试与接收
1.学校将开启推免生接收绿色通道,在接到推免生报名后及时安排材料综合评审与复试(具体复试时间以各招生学院通知为准)。
2.复试通知:招生学院对申请人各项材料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复试名单,并向报名的推免生发送复试通知。正式报名阶段,申请人须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同意参加复试。
3.复试组织:招生学院负责组织推免生(含直博生)的复试。复试采用“在线远程复试”的形式进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复试综合成绩满分100分,按复试成绩,结合招生名额,择优确定待录取。复试成绩不及格(<60分)者或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 待录取:学校根据待录取情况,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中发送“待录取”通知。推免生须登录“推免服务系统”,点击确认“待录取”。未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确认的推免待录取结果,一律无效。
5.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六、复审
入学时我校还将进行录取资格复审。复审中如发现申请人有下列问题之一者,则取消申请人的入学资格。
1. 在报到前未获得本科毕业证书。
2. 患有严重生理或精神疾病、不能坚持学习,或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有可能影响到他人健康。
3. 申请材料存在伪造现象或者申请人故意隐瞒有可能影响其录取的信息等其他情况。
七、学制
我校各硕士招生学科(专业)的学制信息,请查看后续于我校研究生院官网发布的《北京建筑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直博生学制5年。
八、学费标准
我校接收推荐免试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专业)学费收取标准为8000元/生﹒学年,直博生学费收取标准为10000元/生﹒学年。
九、奖助政策
我校对于录取的本校推免生和教育部学科排名高于我校相关学科一个档位的本科院校推免生,以奖学金形式资助三年学费。
十、其他说明
1. 申请人须保证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其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2. 推免接收工作投诉受理电话: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10-68364458;
纪检监察办公室:010-61209094。
3.如本文件与当年国家下达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政策有不符之处,以国家政策为准。
十一、联系方式
各招生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申请材料提交邮箱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唐老师
|
010-68322333
|
tangdaoying@bucea.edu.cn
|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
赵老师
|
010-61209573/68322520
|
zhaowei@bucea.edu.cn
|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
王老师
|
010-68322126
|
wanglihua@bucea.edu.cn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章老师
|
010-61209271
|
zhangjin@bucea.edu.cn
|
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
|
王老师
|
010-61209253
|
wangdongzhi@bucea.edu.cn
|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
|
闫老师
|
010-61209121
|
chyjs@bucea.edu.cn
|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
赵老师
|
010-61209263
|
zsl@bucea.edu.cn
|
理学院
|
刘老师
|
010-61209415
|
liuzichang@bucea.edu.cn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赵老师
|
13439388256
|
zhaoxin@bucea.edu.cn
|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陈老师
|
010-61209313
|
chenhuijie@bucea.edu.cn
|
2.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68322241
电子邮箱:yanzhaoban@bucea.edu.cn
研究生院官方网站:http://yjsy.bucea.edu.cn/
研究生院官方微信公众号:BUCEA_grad_edu
附件1:北京建筑大学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批表.docx
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院
2024年9月4日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