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艺、交叉等9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具备培养高职高专、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2001年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培育)学科26个,有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9个。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学校现有在籍研究生6000余人,欢迎各位有志青年报考!
一、招生专业及计划
2025年学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832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689人(含推荐免试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826人(含推荐免试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17人。
招生专业目录详见《内蒙古农业大学2025年攻读(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内蒙古农业大学2025年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内蒙古农业大学2025年攻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本年度招生计划以上级计划部门正式下达的计划为准。分专业招生计划将根据考生报考情况适当调整。各专业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终录取推免生人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需符合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文件要求,且符合我校各专业的具体要求。
1.2025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只招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具体名额分配详见非全日制招生目录,实际招收人数以上级计划部门正式下达的计划为准,分专业招生计划将根据考生报考情况适当调整;
2.报考公共管理、旅游管理硕士的考生须在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含3年);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含5年),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或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含2年);
3.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报到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4.同等学力考生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专科毕业生、毕业后在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2年及2年以上(到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当年9月1日止,以下年限计算相同,不再列出),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专科毕业生要求:不允许跨专业报考;只招收英语考生;专科毕业生还须修读与报考专业相关的8门本科课程;考生提交的上述材料应真实有效,如发现有弄虚作假,随时取消报考、录取、入学资格,直至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5.在职人员定向就业单位应为人事档案所在单位;
6.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网报时报考类别选择“定向就业”;
三、报考程序
(一)报名。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
1.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日9:00~22:00。请考生届时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参加报名,按要求如实填写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符合上述条件并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学校在复试(含调剂)前进行复审。少数民族考生身份以报考时查验的身份证为准,复试时不得更改。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政策。少数民族地区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准。
加分政策范围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必须符合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符合上述条件并申请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加分政策。照顾或加分政策不重复享受。
(2)报名阶段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在复试时需提供相关材料或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3)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网上确认
(1)网上确认时间由考生所选报考点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请考生及时关注相关教育考试院和报考点的公告。
(2)网上确认要求。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二)打印准考证。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具体时间以研招网通知为准),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四、初试
(一)初试时间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考试时长为6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举行。
特别提醒,考试时,只允许考生自带符合要求的常规文具参加考试。我校910风景园林设计(3小时)考试时间在12月22日下午,请考生自带2号图版绘图工具,包括:画板、马克笔、钢笔、针管笔、比例尺参加考试。
(二)初试科目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为全国统考,初试科目详见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思想政治理论、外语(英语一、英语二、日语)、数学(一、二、三)、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管理类综合能力采用国家统一命题科目,其他课程均由学校命题。
成绩公布以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考试院规定为准。
五、复试录取
(一)复试及调剂。复试和调剂工作遵照我校当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等相关规定执行。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管理类专硕考生须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初试加分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规定执行。
(二)录取。在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根据我校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录取工作要依法保护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无法复试或录取的,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六、学制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需全脱产在校学习,基本学制为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全脱产在校学习,基本学制为2年,设计硕士基本学制为3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培养方式为集中授课。
七、学费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为8000元/学年(其中设计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学费为12000元/学年,社会工作硕士学费为10000元/学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为8000元/学年(其中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学费为15000元/学年,设计硕士、翻译硕士学费为12000元/学年,旅游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学费为10000元/学年)。
八、培养地点及住宿情况
学校办学地点在西校区、东校区和南校区,西校区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306号,东校区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75号,南校区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29号,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地点在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110国道668公里。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提供宿舍。
九、其他事宜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考试安排等事项,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为方便与考生联系,考生在报名时必须准确填写联系电话,联系电话在2025年9月前有效。
其他未尽事宜按教育部关于印发《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执行。
十、联系方式
学校名称:内蒙古农业大学 单位代码:10129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75号
邮政编码:010019
网址:https://yjsy.imau.edu.cn/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471-4301851
传真:0471-4319291
E-mail:imauyzb@163.com
联系人:白老师
纪检监督电话:0471-3596892
附件【内蒙古农业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docx】
附件【初试科目考试大纲.rar】
附件【复试科目考试大纲.rar】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