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014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是江苏省乃至全国高校中较早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宣传工作。拥有一支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思政课专任教师98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47人,博士学位教师48人,研究生导师24人。数名教师入选江苏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培养人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被评为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度“1311人才计划”创新团队培养对象,成为我校文科类唯一入选的教学创新团队。拥有中央网信办“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邮基地”“江苏现代信息社会研究基地”等4个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平台。2018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入选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这一研究方向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动力,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性”,同时关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及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总体上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整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并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该研究方向聚焦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社会实践、基本经验、基本规律、重要理论成果,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不断创新,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并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代表人物和重要文献进行科学解读和系统研究,尤其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切实贯彻,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3、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会、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自觉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特别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成员实施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该研究方向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探究和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了解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研究人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规律,明确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而深入把握向人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规律,以教化、影响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聚焦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尤其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的探究,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研究,争取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向、话语传播、主体协同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显著特色与优势。同时也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相关研究。
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主要是指中国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重大而根本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方向,注重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着眼于从总体上研究和把握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主要围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紧密结合“五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要求,进而深刻领会“四个选择”(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总结历史经验,从历史认知层面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该方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侧重于对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研究与把握。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