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学校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是全国第一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八个试点院校之一,也是华东地区最早获得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在华东地区培养法律硕士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办学经验最为丰富。1996年开始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7年首次招收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21年获首批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建设项目,2023年获首批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建设项目,迄今已招收27届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
2018年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法律硕士专业获评A档。学校有法律硕士(非法学)和法律硕士(法学)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法律硕士均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2022年起学校恢复招收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在研究生院下设非全日制法律硕士管理中心,负责全校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招生工作。学校是上海市专业学位改革试点单位,同时承担了上海法律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职能,指导、协调全市13家培养单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活动,加强本市法律硕士培养单位与法律实际部门的联系,促进上海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特色优势
(一)人才培养基础厚实
学校的培养方案中,注重培养法律硕士坚定的法治信仰,厚实的专业基础,扎实的职业能力和系统的分方向培养模式“四位一体”的阶梯式培养理念,坚持“术”“技”结合,将“术”的要求融入到“技”的培养中,结合学生本科不同的专业背景,培养学生掌握深厚的法学基础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快速成长,促使学生成为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的高级法律人才。
(二)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学校现有法律硕士校内导师238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85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117人,讲师(含助理研究员)36人。法律硕士导师学缘结构合理,具有法律实务背景的占比93%,建立了由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合理、科研突出、教学有力的导师队伍。多人次入选国家和地方顶尖人才计划。
(三)培养过程精细管理
学校举全校之力开展法律硕士教育。法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每名同学配备校内、校外两名教师进行指导。校外导师中不乏国内顶级律师事务所的诸多高级合伙人,上海法院、检察院以及大型金融机构的数十位资深实务专家,均在我校担任法律硕士兼职导师,校外导师全程参与法律硕士培养过程。同时,学校为法律硕士设立专门的创新项目、实习实践活动、真实庭审进校园、模拟法庭等,为同学创造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
(四)实习实践协同育人
学校将“法律+行业”的理念贯彻到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方向与行业的紧密对接。学校大力发展法律硕士实践基地,截至2022年实践基地已达300余个,遍及江、浙、沪、豫、闽等地区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其中以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合作创办的法律助理项目最具特色,该项目近三年聘请带教老师500余名,受益学生将近600人,并已实现上海地区法律实践领域全覆盖。
(五)坚持国际化办学导向
学校注重配备外籍专家承担法律外语与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起了法律英语、法律日语、德国民法、拉丁文等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2010年,中国经贸法律方向法律硕士英文硕士项目面向世界招收留学生;2015年,与香港律师界合作举办“普通法精要:国际商贸法律实务”课程教学项目。学校正积极以导师引领的学生海外实训、海外游学、国际竞赛等方式提升法律硕士的国际化视野,如“MootShanghai”国际模拟商事仲裁庭上海邀请赛至今已举办14届。
三、其他
1.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毕业证书上注明学习方式。
2.我校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原则上只接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调剂。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学费为25000元/年,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和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的基本学习年限均为3年。
3.学校不为非全日制专业学生提供住宿,其入学时人事档案、户口关系均不转入学校,在学期间不享受国家奖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毕业时就业手续按国家相关政策办理。
4.学校2024年尚有少量调剂名额。我校将按要求在考生报名、初试、复试(含调剂)和录取等各个工作阶段,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和研究生院官网及时公布招考信息。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安老师
联系邮箱:hzflss@ecupl.edu.cn
联系电话:021-62071808
华东政法大学
非全日制法律硕士管理中心
2024年3月12日
原文见https://gs.ecupl.edu.cn/2024/0312/c13332a212730/page.htm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