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河南理工大学自1979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以来,现已毕业30余届学生。我校培养的研究生理论基础扎实,外语、计算机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面广,应届硕士生部分被重点大学录取为博士生,其余绝大多数被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录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二、凡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工作两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入学满两年)以上,并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者可报考我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研究生,但不接收同等学力人员跨专业报考。对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由各学院自主确定是否加试。
三、报考项目管理、工商管理(MBA)和公共管理(MPA)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四、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考生需在报名时填写清楚报考类别。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
五、研究生报名时间为:网上正式报名2014年10月10日~10月31日每天9:00~22:00;现场确认、照相并缴费11月10日~11月14日;登录研招网下载并打印《准考证》12月15日~12月29日;考试12月27日~12月28日。(详情请登录报名网站http://yz.chsi.com.cn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六、我校研究生招生宣传网站为:http://yz.chsi.com.cn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www.edu.cn中国教育科研网。
七、招生人数为2014年实际录取人数,最终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为准。各专业招收的推免生名额不超过招生人数的50%,拟招收推免人数以最后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八、考生如需咨询,请直接来函、来电或发邮件,与我校研招办联系。
欢迎访问我校主页:http://www.hpu.edu.cn
研招办E-mail信箱:yanzhaoban215@126.com
研招办电话:0391-3987234
2015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及有关政策解读
1.按照“分列招生计划、分类报名考试、分别确定录取标准”的原则,安排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
2.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设置总体上按照与学术型研究生招生“科目对应,分值相等,内容区别”的原则进行设置:第二单元(外国语)可选用统考英语一或英语二试题(英语二重点考查考生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阅读和翻译能力);第三单元(基础课),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础课考试科目可选用统考数学一或数学二或数学三。
3.2012年起教育部对全国统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划线区域进行调整。除原三区(西部)不变外,原一、二区(东、中部)的21个省份合并做统一要求。我校原属一区高校,划线区域的调整意味着原二区高校的分数线优势不再,这对报考我校的考生更加有利。
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一、学费
根据国家要求,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全国高等学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我校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不超过8000元/年·人,具体以省发改委审批文件为准。
二、奖助政策
1.我校所有非定向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均可获得国家助学金(6000元/学年·生)和学业奖学金(4000~12000元/学年·生),并有机会获得国家奖学金(20000元/学年·生)、朱训奖学金(2000元/生)、创新性成果奖励(发表论文最高奖励20000元/篇、专利最高奖励6000元/项、竞赛最高奖励12000元)等。此外,部分学院还设有学科建设基金、学科发展基金、院士奖学金、英才奖学金等。
2.学校还专门为推免生设立优秀生源奖学金,对于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推免生,入学报到后,除享受6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和8000元的学业奖学金外,学校还一次性奖励3000元。
3.学校设有助学贷款、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和“三助”等奖助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进行资助。
4.学校对研究生国际交流活动进行资助。研究生短期访学最高资助30000元,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最高资助15000元,国(境)外高校攻读博士奖励10000元,国际英语认证考试(雅思、托福、GRE、GMAT)最高资助3000元。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