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动物学部分
1、绪论
生物分界(三域五界),动物分类各阶元,动物拉丁名的规范写法
2、原生动物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间日疟原虫生活史
鞭毛纲、纤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的代表类群(常见种类名称和有害类群的特点)
3、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只了解均黄卵),体腔和中胚层形成的两种方式
4、多孔动物
多孔动物主要特征,重要种类(偕老同穴、浴海绵),胚胎发育的逆转现象
5、刺细胞动物
刺细胞动物的主要特征,水螅的结构、功能、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和再生
刺细胞动物的类群(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中的代表动物(名称,生活史)
6、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门以及各纲的主要特征,代表性寄生扁形动物(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猪绦虫)的结构、染病方式、症状以及防治途径,涡虫的结构以及涡虫作为模式动物的优点
7、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各纲的主要特征和类群(分类到纲)
河蚌、乌贼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这两类动物适应于各自不同生活方式的特点
8、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各类群适应不同生活方式的特点,体腔和分节的成因,分节在动物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9、线虫动物
假体腔的形成方式和特点,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类群(蛔虫)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史,寄生线虫动物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10、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各纲的鉴别性特征,代表动物(蝗虫、虾、蜘蛛)的结构和功能,昆虫分类的依据
11、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各纲的特征和常见类群,海星的结构和功能
12、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3个亚门的特点,文昌鱼和海鞘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13、圆口类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七鳃鳗的主要结构和功能,颌弓、舌弓的形成和演化
14、鱼类
鱼类的主要特征(硬骨鱼为例),软骨鱼的呼吸、消化、循环系统特点,软骨鱼的生殖方式,鱼类的起源、演化
15、两栖类
两栖类主要特征(以蛙为例),两栖类对陆生生活适应的不完全性(以蛙为例),两栖类的分类(到目),两栖类的起源、演化,两栖类受胁状况及原因
16、爬行类
爬行类的主要特征,羊膜卵的结构,爬行类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爬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爬行类的分类、起源和演化,爬行类的受胁现状和原因
17、鸟类
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类适应于飞翔生活的特征,鸟类的繁殖、迁徙、分类(到总目)、起源演化、保护
18、哺乳类
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主要类群(到亚纲),哺乳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哺乳类的起源、演化
植物学部分
19、植物学绪论
植物学科学研究过程,科学假说的概念和特征,实验设计,生命体的一般特征,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应激行为
20、植物细胞与组织
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及其功能,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与应用,分生组织,成熟组织
21、植物的营养器官
根尖结构,根的初生生长与次生生长,根的特化形式及其适应意义,菌根,根瘤,小枝的外部形态,茎尖结构,茎的初生生长与次生生长,茎的特化形式及其适应意义,年轮的概念及其应用,叶的内部结构,C3和C4植物叶内部结构差异,叶形态和结构对光照环境的适应,叶的特化,捕虫植物叶的进化,叶色变化,气孔的结构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2、植物的繁殖器官
被子植物花的结构与多样性,花序类型,隐头花序,花和花序多样性的适应意义,常见胎座类型,花图式,花程式,常见的果实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果实多样性与扩散对策,种子结构
23、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类型,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与环境的关系,光呼吸,CO2
24、植物物种与物种形成
常见植物物种概念及其利弊,物种形成方式,繁殖隔离,合子前与合子后繁殖隔离发生的相对频率及进化后果
25、植物分类与系统进化
检索表,六界系统,植物学名的书写规范,模式标本的概念,绿藻的主要特征,藻类植物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植物界各大类群(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演化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特征及其适应意义,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类群,植物界各大类群的生活史,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系统演化,裸子植物种子结构,裸子植物叶片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麻黄与买麻藤类的特点与系统发育,APG系统,被子植物性状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常见科的分类特征
26、被子植物生活史
被子植物配子体发育过程与多样性,传粉系统多样性,风媒传粉特点,虫媒传粉植物与传粉动物的相互关系,植物繁殖性状和行为的自然选择,传粉动物行为的选择,传粉综合征,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被子植物种子结构,被子植物的自交与异交方式及适合度收益
参考书:
植物生物学(第四版)周云龙,刘全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刘凌云和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