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推动高水平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23]5号,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2307/t20230726_1070952.html)文件精神(以下简称“国优计划”),我校于2023年9月启动2024年“国优计划”研究生专项招生工作。
一、目标任务
国家支持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在强化学科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系统学习不少于26学分的小时教育模块课程(含参加教育实践)。通过“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
二、招生安排
1、招生对象
(1)面向推免生和直博生选拔。从报考我校的推免生及直博生中选拔30名优秀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理学、工学门类有关学科学术学位或专业学位研究生,或攻读教育硕士。
(2)面向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选拔。从我校理学、工学门类2023级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2022级博士研究生中选拔10名“国优计划”研究生,按照“国优计划”要求培养。
2、招生专业
招生学院
|
招生专业代码
|
招生专业名称
|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
045117
|
科学与技术教育
|
数学学院
|
025200
|
应用统计
|
070100
|
数学
|
|
071100
|
系统科学
|
|
071400
|
统计学
|
|
物理学院
|
070200
|
物理学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070300
|
化学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071000
|
生物学
|
工科类学院
|
工科类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招生专业
|
三、培养模式
学校为“国优计划”研究生系统开设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包括不少于18 学分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课程教学、科学技术史等内容,以及不少于8 学分的教育实践,为非教育类“国优计划”研究生另外配备指导教育硕士论文的导师以及指导教育实践的导师。
“国优计划”研究生完成至少26学分教育教学模块课程,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毕业时同时获得[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和方案设计报告等都可作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推免和直博生源“国优计划”研究生,可在本科大四阶段提前修读教育学模块课程;在读研究生在学制内安排完成教育模块学分要求。
研究生支教团进入“国优计划”的研究生,支教实践计入教育实践学分。
四、从教激励
1、教师资格免试认定
“国优计划”研究生享受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简称免试认定)改革政策。修完规定学分的“国优计划”研究生可参照教育类研究生免试认定相关规定,按程序申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
2、探索“订单”培养
我校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联动,探索建立与优质中小学的“订单”培养合作关系,支持优质中小学与“国优计划”研究生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支持研究生毕业后,按协议约定到相关中小学任教。
3、专业发展支持
支持“国优计划”研究生报考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创造良好条件,举办专场招聘会,开辟从教服务“绿色通道”;制订五年一周期的专业发展支持计划,优先安排参加国家级教师培训、支持管理岗位锻炼等,有计划地帮助“国优计划”研究生成长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担任中小学校领导人员,引领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五、报名与选拔流程
1、报名
报名时间:9月12日12:00——9月17日中午12:00
报名方式:
(1)已参加我校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且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的营员(以院系网站公示的考核结果为准),请登录东南大学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http://gsas.seu.edu.cn),选择“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项目,在“报名状态查询”界面,点击“专项计划”栏目,选择“国优计划”,点击保存。
(2)本校2023级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2022级博士研究生,请登录东南大学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http://gsas.seu.edu.cn),在招生项目中选择“本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国优计划报名”,注册后填写表单,保存提交。
2、选拔
选拔拟于9月下旬开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六、联系方式
“国优计划”事宜可咨询相关院系研究生秘书,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2023年9月9日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