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办学条件良好、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我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目前,学校建有河南省与科技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中心、河南省高校道地中药材保育及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科技与社会研究所、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绿色化学与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个省级重点科研机构;数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教育技术学、物理电子学、应用化学、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产养殖、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共党史、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等16个二级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二级学科。
河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体系完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同时开展各种形式在职研究生教育。理论物理、物理化学、环境科学、动物学四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体育学等六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达到7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2010年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类别有教育硕士、体育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
河南师范大学目前开展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包括三个专业学位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三个专业学位是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渔业领域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此外,我校多个专业开展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和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工作。
为了做好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2010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710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10名,两种均包括一定数量的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
二、河南师范大学欢迎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往届本科毕业生及同等学力人员报考。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且专科毕业后有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的考生以同等学力报考,复试时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取得成人教育(含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但未取得学士学位的人员复试时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
三、考生在网报及现场报名时,必须如实填写有关信息,严格准确地按照专业目录上注明的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填写,代码填写错误由本人负责。
四、招生专业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招生人数是学校根据教育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的预计招生人数,录取时将根据实际上线人数、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等情况加以调整。另外,每专业可能接受一定数量的推荐免试研究生(一般每专业不超过2人)。
五、2010年录取的新生,将实行新的培养机制,其主要内容是:从2010级研究生起,学校将统筹多种资源,包括原来的由国家划拨的研究生培养经费,作为生活补助的研究生助学金,导师提供的助研经费、社会捐赠的奖学金、科研项目中的人力资源成本费以及学校筹措的其它经费,设立“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奖助金”,为研究生奖助体系提供经费保障。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由“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研究生基本奖学金”、“研究生三助津贴”等三部分组成。此外学校还设有社会捐资设立的“卢锦梭化学奖”。
学校设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每年投入不低于30万元,用于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优秀学位论文奖励,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等。实行新培养机制后,凡在我校攻读学位的全日制研究生,100%获得资助,博士研究生最高可以获得每年2万元奖学金,硕士研究生最高可以获得每年1万元奖学金。报考我校理学、工学各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被录取后享受一等以上奖学金(8000元/年)。
六、考生如有事询问,请直接来函、来电或发邮件,与我校研招办联系;有关专业方面及参考书目方面问题,请直接与招生院、系、所联系,研招办不提供参考书,请考生自行购买。特别提醒考生关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许多重要信息通过网站发布:
网址:http://yjsc.htu.cn E-mail:yjsc@henannu.edu.cn 电话:0373-3329034
我校竭力避免合格生源落榜,如因名额所限,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不能在其报考专业录取,我们将尽量调剂到本校相近专业或推荐到兄弟院校录取。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