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才为己任,聚焦马克思主义、爱国情怀、人文修养、国际视野、特色项目和未来媒体“六个维度”,大力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努力培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坚持马克思主义铸魂。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着力构建“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体系。举办“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骨干教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培训”,主编《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案例教材及相关教材,向全国高校推广。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构建”和“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两个项目研究,“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制作“民族一家亲”微表情、“长征路上小红军”微表情等新媒体作品,赢得良好社会反响。
坚持爱国情怀强基。组织学生赴延安、阿坝等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创建百家“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着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长征干部学院联合建立党性教育基地,在阿坝州广播电视台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节目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与中央文明办、财政部定点扶贫办联合实施“百部系列扶贫影视剧(纪录片)”项目,以微电影等形式宣传精准脱贫的成效;组织师生团队参加“推普脱贫攻坚”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前往“三区三州”开展推普政策宣传和教学交流,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坚持人文素养修身。着眼传媒行业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探索新文科发展路径,以“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为培养导向,将通识教育作为涵养人才发展的基础支撑,打造“文化为体,课程为用”的通识教育体系,提升学生文化涵养,实现以书养性、以文立品。成立通识教育中心,设立阳明书院和修辞学堂,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增加传媒教育厚度。阳明书院通过建设国学平台、阳明读书会、心学智库,出版国学课程教材,举办中国阳明心学高峰学术论坛等方式,打造新的学术阵地。修辞学堂以写作思维、写作表达与态度养成为核心,致力于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对问题的体察和思考能力,达到“省思”目标。
坚持国际视野拓界。建设“全媒体+国际+多语种”课程体系,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拓展传媒教育广度。加强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近500名国际新闻传播硕士毕业生活跃在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一线。加强国际课程与中外合作项目建设,夯实三个全英文专业硕士项目,增设全英文专业方向,增加国际学生数量和多语种授课课程数量,开设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的合班课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闻传播院校的合作交流。开展海外教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赴国外学校学习传媒业务,参访我国有关媒体驻外分社,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坚持特色项目托举。实施“文化地图”项目,制作“北京文化地图”短视频;先后与海南省委宣传部、福建文化和旅游厅开展合作,为其制作“文化地图”短视频,助力当地创新文化和旅游建设。开展“光明影院”项目,为视障人士制作无障碍电影,将项目成果推向全国盲协、盲校、社区、图书馆、国际电影节,打造兼顾线上线下、覆盖国内国外的推广模式。以“光明影院”项目为平台,深挖育人元素,发挥育人功能,努力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光明影院”项目荣获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坚持未来媒体创新。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主动应对全媒体时代新挑战。以全球化和5G发展为背景,优化学科专业,建立跨界融合的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创立数据新闻本科专业方向,新增国际新闻与传播本科专业。促进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转型升级,开设“智能融媒体研究”“智能传播”等新研究方向。以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契机,鼓励师生参与研究与实践,打造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科技创新平台。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