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专业介绍
130500设计学(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130500 专业名称:设计学 学制:三年 所授学位:艺术学
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实际设计创新能力,能从事设计理论研究、承担设计工程、设计艺术教学以及设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方向:
1. 产品设计研究:本方向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实际设计创新能力,适应企事业设计部门,能从事产品设计理论研究、承担产品设计项目、设计教学以及设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环境设计研究: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具有专业设计及创作能力。研究人与环境的主从、空间等关系。重点培养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人才。
3. 服装设计研究:本专业培养具备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等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研究和服装教学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4. 数字媒体与动画设计研究: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交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多媒体技术应用、动画创作及相关设计领域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技巧,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学术创新和适应能力,能够把握多媒体应用技术与动画市场的潮流资讯和行业信息,能够在电影、电视、传媒、互联网、游戏、建筑、工业、广告、视觉传达、数字娱乐等岗位上,从事数字内容创作工作。
5.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是以平面设计能力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相当的研究能力,适应企事业设计部门、广告公司、传播媒介等机构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品牌视觉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并成为设计研究、设计教学的专业人才。
6. 设计学理论研究:本方向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设计专业理论基础与策划管理能力,适应企事业设计部门,能从事产品设计理论研究、创意策划及设计管理研究、设计教育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导师队伍: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生导师4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助理教授7人,大多数教师有海外学习经历背景。近5年累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23项,市厅级20项,横向课题3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
学科带头人王方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公共设施设计及理论、产品服务系统设计、设计符号及产品语意等。主持并完成《公共设施设计理论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研项目3项,企业横向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设计的意蕴》,在《美术与设计》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发表设计作品多幅,获各类专业奖项若干。
欲了解其他方向导师详情,请点击查看下面的网址链接:
http://art.szu.edu.cn/teachers-teachers.htm
课程设置:
美学原理、设计研究方法、设计概论、论文写作指导、设计应用技术、设计史论研究、设计策划、专题设计、专题研究、专业实践等。
奖助体系:
可参考深圳大学学校的相关规定。
教学资源:
本学科拥有艺术设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深圳现代设计博物馆、设计部落、三号艺栈、深圳大学美术馆、文化产业研究院、深圳现代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等机构,在设计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有良好经验。学科先后与伯明翰城市大学、列宾美术学院、安特卫普皇家美院等开展了海外学习中心、列宾班等多种形式的对外合作交流,并联合深圳市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影儿时尚集团、深圳姜峰室内设计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
培养特色:
近年来设计学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术研究能力不断增强,侧重高水平学术人才培养,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底蕴,并注重兼容性、当代性和地域性的设计教育研究体系。
就业方向:
一般在艺术设计、设计与科学研究、高级设计管理和高等学校设计艺术教育等行业就业。
以往生源情况:
本学位授权点自2007年正式招生,共招生251人,2021年共录取20人,其中推免生13人,来自深圳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知名院校。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