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湖北文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硕士2021年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1、考试科目: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科目代码:701
(语言学方向)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一)《现代汉语》部分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分析、理解语言现象,解决现代语言文字问题的能力。
(二)《古代汉语》部分
1、检测考生对传统小学(文字学、音韵学及训诂学)的一般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能用“说文”理论分辨常见字的结构,能熟记传统36字母,对清代小学名家的音韵理论比较熟悉,能正确释读古今语义差异较大的词语,能够对古汉语常见语法现象进行分析,能够对秦汉文言文进行比较合理的断句标点及翻译。
2、检测考生对中华传统典籍:《左传》《战国策》《诗经》《楚辞》《论语》《孟子》《荀子》《道德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说苑》《史记》《汉书》《三国志》以及唐宋名家古文及诗词等文献的基本阅读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二、考试基本内容
(一)《现代汉语》部分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
(二)《古代汉语》部分
1、古汉语常见字的形音义的整体解读。
2、古今常见词语的语义差异辨析与训诂,常见语法现象的认知与分析。
3、一般难度文言文的阅读与分析。
三、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180分钟。
四、考试题型及分值
(一)《现代汉语》部分
本科目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分析操作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二)《古代汉语》部分
本科目考试题型为:1、填空;2、解释句中划线的字词(实词说明语义,虚词说明功能及用法);3、术语解释;4、简答;5、古文标点及翻译;6、古文阅读与理解。
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知识点
《现代汉语》部分
(一)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内涵、形成。
2、现代汉语的方言的主要分布。
3、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二)语音
1、语音的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2、语音的基本概念:音节、音素、音位、辅音、元音、声母、韵母、声调、辅音与声母的关系、元音与韵母的关系。
3、声母: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及其分类。
4、韵母:普通话韵母的发音及分类。
5、声调:普通话声调的调值、调类、调型。
6、音节:普通话音节结构分析。
7、音变:普通话主要音变规律及作用。
(三)文字
1、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2、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和小篆)、隶书(秦隶和汉隶)、楷书、草书和行书;汉字形体演变的简化趋势。
3、汉字的结构:汉字的外部构造(构造单位、组合方式)、内部构造方法(造字法)。
(四)词汇
1、词汇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包括替代法分析语素,语素、字、词之间的关系。
2、构词类型:合成词、单纯词。
3、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义素分析法、义项的分类,包括多义词和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同义义场和反义义场、同义词辨析方法等。
4、一般词汇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隐语、行业语等。
(五)语法
1、语法特点: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子成分分类。
2、词类:词类的划分依据。各类实词的语法特征、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3、短语和短语分析:短语的类型、直接成分分析法。
4、句法成分的构成和句法成分分析法: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独立语的构成特征及分析方法。
5、句型和句类:句子的结构类包括主谓句、非主谓句及其下位句型;句子的功能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6.复句:复句的结构类型、意义类型及其分析方法。
《古代汉语》部分
(一)古汉语通论
1、传统音韵学基本常识:传统36字母、等韵、反切、古音四大家及其主要音学观点。
2、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3、汉语基本词汇的形成及其发展(词的本义及引申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同源词)
4、古今汉语词义差异
5、训诂方法及古书注解体例
6、词类活用、古汉语特殊语序、古汉语常见句式及固定结构
7、古汉语虚词:副词、连词、介词、各种语气词
8、律诗的结构及音律常识
9、文言文的句读、标点及翻译
(二)古汉语基本阅读篇目
1、《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齐桓公伐楚》、《子产献捷》
2、《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燕昭王求士》、《鲁仲连义不帝秦》
3、《论语》选读
4、《孟子》选读
5、《道德经》选读
6、《庄子》选读
7、《韩非子》选读
8、《说苑》选读
9、《史记》:《项羽本纪》、《孔子世家》、《田单列传》、《淮阴侯列传》、《货殖列传》
10、《汉书》:《苏武传》、《霍光传》
11、《论衡·死伪》
12、《与陈伯之书》
13、唐宋名家诗词及韩愈、苏轼、曾巩古文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