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2010年我校共有16个硕士点招收硕士研究生(详见《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其中,车辆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加工工程、会计学、劳动经济学等5个学科为重庆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
一、招生规模
2010年我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400名(含国家计划和委托培养、自筹经费招生数)。目录中本单位招生规模和各专业招生人数仅供参考,以国家下达的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准。本单位将保留根据国家下达的规模以及各专业上线生源情况对各专业招生人数进行调整的权力。
二、报考条件(目录中本单位对报考条件的要求仅供参考,以国家当年研究生招生文件的要求为准)
(一)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考生年龄不限。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两年或两年以上(2008年9月以前获得大专毕业学历)人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研究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研究生。
6、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7、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参加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的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身体健康,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三)接收推荐免试生条件
1、一般是全国“211工程”学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2、需获得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推荐手续完备,材料齐全。
3、统考报名前通过我校的复试,成绩合格。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成绩不能有不及格科目),未受到纪律处分、毕业设计(论文)良以上成绩,毕业时能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三、报名时间及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间一般为10月8日——10月31日,具体时间见教育部通知。
2、现场报名: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须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报名考试点进行报名信息现场确认和电子照片采集并交纳报名费。现场报名时间一般为11月10日—11月14日,具体时间见教育部通知。
四、报名注意事项
考生应准确填写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学校名称及其代码、院系名称及其代码、学科专业名称及其代码、研究方向名称及其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等有关内容。
五、初试考试科目
初试考试科目中的政治、英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MBA联考综合能力(含数学、逻辑、写作)、MBA联考英语、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均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非统考科目的试题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科目及主要参考书目见《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复试参考书目》。
六、复试考试科目
复试主要包括专业课笔试、专业综合面试、英语测试。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考试科目及主要参考书目见《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复试参考书目》。
七、相关优惠政策
1、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同时国家计划指标优先向第一志愿考生发放。
2、为鼓励成绩优异者就读我校,学校特设立新生奖学金,所有被录取的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均可参评,奖项分为A、B、C、D四类,获奖金额分别为A类3000元/人、B类2000元/人、C类1000元/人、D类300元/人。
3、为保证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基本生活,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学校为所有录取的全日制科学学位在校硕士研究生(委托培养协议中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提供260元/人?月的普通奖学金(高于国家有关标准)。入学后,还可凭课程成绩、平时综合表现、科研工作等情况申报近10种奖项,获奖面高达60%,单项奖金金额最高为1000元/项。
4、学校设有大量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以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改善学习生活条件。
5、学校目前已开通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绿色通道,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