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现有教师59人,在校学生1369人。学院现有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7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艺术学4大学科门类。其中,教育学专业为省重点建设专业,教育管理、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四个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院以夯实专业基础、融会文理精华、提升教育品位、注重实践创新为发展特色,在教学工作中努力突出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强化专业理论的应用性、增强专业岗位的适应性、提高专业人才的竞争性,通过课程化,全程化,职业化的跨专业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博士7人。根据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学院聘请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等资深专业人士为客座教授。
近年来,学院教师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100余篇。主持承担教育部、黑龙江省教研科研项目80余项。在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学院各专业还承担黑龙江省西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全校学生心理咨询及学校大型活动新闻报道等工作。
学院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拥有省内高校首家投入使用的真三维虚拟演播系统、大洋非线性编辑系统。学院建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30余个,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有心理学实验室、心理测试工作室、心理咨询工作室、微格教学实验室、玩具教具实验室、钢琴教室、数字影视编辑实验室、数字音频实验室、影像创作工作室等20余个,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700多万元。300平米大型综合演播厅设施省内高校领先。
学院与黑龙江电视台、齐齐哈尔电视台、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齐齐哈尔日报社、齐齐哈尔新闻网、大庆传媒集团、齐齐哈尔部分中小学校、特教学校等校外20多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2009年9月,学院与齐齐哈尔电视台合作的《青春校园》栏目开播,开创了黑龙江省高校学生独立制作的节目在电视台播出的先河。
学院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毕业生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肯于吃苦,乐于奉献,或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或投身于军旅及基础教育事业,或被中央、省市新闻单位录用。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励102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成绩优异。
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将逐步建设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黑龙江省西部经济文化特色的教育理论研究基地、优秀师资培训基地、高水平心理咨询人才培养基地、现代传媒人才培育基地及黑龙江省西部文化传承与发展产学研基地。
◆教育学类(含教育学(师范类)、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师范类))
教育学专业(师范类)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中小学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咨询、教育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管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
教育学专业是黑龙江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有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拥有教风严谨、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有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的系列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有多个用于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微格教学实验室。
学生毕业可到中小学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咨询、教育经营等方面工作。
教育技术学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调整专业选修课,与用人单位合作等方式,力争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课内实践、综合实践、专业见习与专业实习贯穿于四年的学习过程之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专业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教育资源开发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主要课程有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媒体理论与实践、学与教的基本理论、远程教育基础、教育项目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
学生毕业后成为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及其支撑技术、在线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也可成为能在教育机构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策划、制作、应用等工作的媒体设计师。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类)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以及相关机构的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学前课程论、学前游戏论、学前教育管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及乐理、钢琴基础、学前舞蹈、学前手工、学前绘画等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发展坚持“注重学术,强调应用,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理念,注重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有多个省级示范幼儿园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手工实验室、模拟教学实验室、钢琴教室、舞蹈教室等教学条件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幼教机构及相关机构如教育行政部门、少儿出版、社区服务部门等从事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
◆新闻学类(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
新闻学专业 培养具有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策划、编导、制作等基本技能,具备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宣传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媒介经营管理、策划、广告制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导论、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口语基础、马列新闻论著选读、新闻道德与法规、广播电视概论、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学原理、公共关系学等。
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各类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新闻稿件,为学校新闻网制作多部新闻专题片,并与学校新闻中心合作对校内外大型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强化,专业素养得到提高。
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实验设备先进,能够满足学生各项实验需求,同时与国家及省市级媒体有良好合作关系,建立了高级别的各类实习实训基地。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各类媒体从事编辑、记者、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出版策划和广告制作等工作。
广播电视学专业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在广播电视机构及其他媒体、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宣传、节目制作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写作、摄影摄像、节目编辑与制作、广告制作、电视编导、跨媒体传播等。
广播电视学专业拥有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富有朝气,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拥有涵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省内外多家教学实践基地;拥有多功能演播厅、数字影视编辑实验室、数字音频实验室、影像创作室等先进的实验实训平台。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台、电视台、报社、广告公司、传媒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采访报道、宣传、摄影摄像、广告制作、节目编辑、节目主持、策划、媒介运营与管理、新媒体传播等工作。
◆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在教育、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心理学相关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认知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学史、心理学研究方法等。
应用心理学专业于2004开始招收本科生,2015年开始招收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拥有一只结构合理、严谨治学、发展潜力较大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已建有基础心理学实验室、心理与行为实验室、心理咨询与测量实验室和沙盘治疗室等五个专业实验室、实训室。专业实习基地包括学校、咨询机构、医院及企事业单位等,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教育咨询机构、医疗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教学、科研、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行政管理等工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立足于新闻传播学和戏剧影视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培养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播音学概论、播音主持发声基础、播音主持语音基础、播音创作基础、节目主持艺术、电视播音与主持、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等。
专业依托校内外资源,聘请本地广播电视台一线优秀播音员和主持人授课,建有多媒体虚拟演播厅、演播室、录音间和普通话语音室等实践教学场所,并与省内外多家广播电视台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素质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广播电视台、报业集团、网络公司、影视媒体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与主持、栏目策划、节目制作、新闻采编、文化艺术管理等工作。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