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同等学力加试 结构抗震设计 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掌握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进行结构抗震计算与验算,了解本学科科研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本概念 15%
场地和地基 10%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25%
多层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25%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15%
多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5%
隔震和消能减震 5%
(四)试卷题型结构
填空题10分、判断题10分、选择题20分、简答题30分、计算题30分。
三、考查内容及要求
(一)基本概念
地震的成因及其类型;有关地震的常用术语:地震、地震烈度、地震震级、基本烈度与设防烈度;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的目的,小震、中震与大震;建筑结构 “三水准两阶段” 的抗震设计方法,抗震概念设计,建筑物的重要性分类及其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场地和地基
建筑地段的选择,场地土的特征周期,场地按地震效应分类,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地基土的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及处理。
(三)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重点掌握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和地震作用的概念,会使用确定地震影响系数的曲线。掌握地震系数、动力系数、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概念。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及其适用范围,并能熟练运用该方法确定地震作用;掌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原理及用之确定地震作用的过程;了解时程分析法。了解地震时在建筑结构中产生扭转的原因、竖向地震作用的确定方法。了解常用的计算结构自振周期的瑞利法、顶点位移法和折算质量法的原理,并可应用这几种方法计算简单结构的自振周期。掌握地震作用计算的有关一般规定。重点掌握截面抗震验算的公式,准确理解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公式。掌握抗震变形验算的原则、范围和公式,了解薄弱层是如何确定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的概念。地震作用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反应分析,抗震设计反应谱,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竖向地震作用,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时程分析法简介。结构抗震验算,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四)多层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了解房屋的几种主要震害和设计一般规定,重点掌握规则结构的概念和结构的布置。掌握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了解框架内力计算的反弯点法、D值法和弯矩分配法及有关概念,了解框架侧移计算的一般步骤。掌握一般情况下梁、柱的控制截面的位置和如何进行内力的不利组合;重点掌握框架梁、柱的抗震设计原则及如何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掌握梁、柱和节点的抗震设计过程;掌握剪压比、轴压比的概念及对其限制的意义;掌握梁、柱的主要构造措施;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剪力墙及连梁的抗震构造配筋要求。
(五)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了解砌体房屋的几种主要震害及原因。掌握有关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一般规定,包括房屋高度的限制、房屋最大高宽比的限制、抗震横墙间距限制、局部尺寸的限制和对多层砌体房屋结构体系的有关要求。重点掌握多层砌体房屋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楼层地震剪力计算及楼层地震剪力在横、纵墙上的分配,掌握墙片侧移刚度的计算方法。了解砌体破坏机理的两种理论,会使用砖墙和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公式。掌握砌体结构主要的抗震构造措施。
(六)多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了解钢结构建筑常见的震害特点,掌握钢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理解结构布置与支撑设计要求,掌握钢框架的抗震设计要点及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了解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的设计要点和构造措施。
(七)隔震和消能减震
理解隔震和消能减震的概念。了解隔震和消能减震的抗震设防目标和应用范围。理解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能量方程和几种典型阻尼器的恢复力-位移关系曲线。
四、考试用具说明
考试需携带计算器,黑色签字笔作答。
五、参考书目或参考资料
1、建筑抗震设计,张延年,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9月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