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鲁老师结合多年的考研培训经历,以及和考研学员接触了解到,这些弃考、裸考的考生大多属于四种类型,考研体验型、战线过长疲倦型、弃研工作型和来回犹豫型。
不做准备只当体验一把考研甘为裸考族
有些同学境界很高,他们考研叫做奥林匹克精神———“重在参与”,结果不重要,享受过程。他们认为,考研是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有考不上的可能,但是誓死捍卫自己可以考研的权利,他们坚信“不考研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为了这个目标,不管爱还是不爱,有没有目标,有事没事都得体验一把!每年100多万人参与的大事情,不参与体验一把,多可惜。
而南师大文学院周凌云就是考研体验族的一员,在他看来已经是工作之余的一次业余“试水”。他已经在家乡的一家私人银行中谋得了一份待遇相当优厚的工作,在银行里工作到现在,自己点钞的技术进步不小,但专业知识差不多倒是忘了个精光。随着考研时间的一天天逼近,周凌云突然觉得自己可以考虑一下体验一把考研的感觉,干脆用“裸考”的方式来让自己的考研生涯“安乐死”!
战线过长考研复习太痛苦甘当“逃兵”
小陈是南京林业大学一名大四生,老家在徐州。早在大三暑假他就决定报考徐州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开始全面准备考研。但当得知高等数学也作为应试内容时,他犯愁了。作为文科生,大学四年他几乎都没有碰过高等数学。但为了自己热爱的专业,他开始了“车轮战”,在高数的汪洋大海中奋勇前进。他自嘲“脑袋”生锈了,难以应对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分、重积分等一系列的问题。起初概念他还勉强看得懂,但越往后活学活用的知识,他就“歇菜”了。他也试图报补习班,价位正常的班听不懂还是听不懂,VIP的班精品化小班教学又太昂贵。算算考研成本,他还是决定独自奋战。但到了冲刺阶段,几次模拟考试后,很有挫败感,他一下子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最终他悲痛地放弃了考研复习。
盲目考研派工作到手弃研工作
从近几年来看,考研人数在不断增长,有这样一部分的学生占据了考研人群的大部分,他们觉得“考研”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看见别人考研,自己也决定考研,不甘人后!他们有强烈的从众心理,认为大部分人干的事情肯定错不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典型心理就是“别人考,我也考,考上了最好,考不上拉倒”;典型行为就是当别人去买考研书的时候扭过头来幽幽地来上一句:“我也考研,帮我也带上一本呗……”
南师大新传院的孟狄曾经是考研一族中的一员。早在一年之前,她和同宿舍的好友一起准备考研,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微博]的国际新闻学专业,并且和朋友一样买好了所有的专业书籍。孟狄说。“当我好不容易啃完了《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后,我发现我再也没有动力开始背新闻史了。太痛苦了。于是我决定不考了。”而能“引诱”孟狄放弃考研临阵脱逃的最关键原因是已经有两三家不错的单位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孟狄告诉记者:“我们班差不多所有的女生都准备了考研,但是真正能坚持到最后的并不多。我们都是一边考研一边找工作,如果有合意工作的话肯定会选择放弃考研。毕竟现在的工作太难找了。”读研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既然现在已经有不错的工作在眼前了,要不要考研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孟狄表示。
来回犹豫考与不考临阵抱佛脚直接上“战场”
考还是不考,这是个问题。而当这个问题摆在东南大学[微博]自动化专业的何明前时就显得尤为纠结。他已经在家乡的一家私人企业中谋得了一份待遇相当优厚的工作,而考研是他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发展。何明2011年考生,他的考研复习是从2010年11月份才开始的。抱佛脚就已经让他清瘦了不少。“我难以想象如果要坚持一整年的话,这样的考研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何明说。但即便这样,何明感觉自己的软肋英语就没有复习得彻底。他表示尽管自己的文学功底还是相当不错的,但考研需要的是系统而全面复习。这样的临时抱佛脚对于研究生考试可能还有“命中”的可能性,但在有备而来的考研大军中,复习了两个月的考生还是显得势单力薄。看着别人临进场之前手上还抱着大本大本的考研笔记在抓紧时间,何明感到了一些失落。
随着考研临近,考生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部分考生难免产生考研落跑、裸考的念头,出现以上的描述的状况,在此提醒考生,以上种种类型的考生选择落跑、裸考,既然当初都已经选择考研,而且都坚持到现在,没理由不完成它。所以大家一定要锻炼好自己的心态,无论如何一定要将考试坚持到最后,这也是一种胜利!而如今,考研现场确认已经快开始了,已经报名的考生一定要记得去现场确认。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