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从2014年起,全日制专业硕士正式结束了“自筹经费”的历史,与学术硕士一起纳入国家研究生经费投入与奖助学金机制。这一变化对专业学位教育有何影响?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难点、突破点,专业硕士又该如何实现“一流标准、特色突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同等待遇”终于成为现实
“这次取消了‘双轨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等待遇’,这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发展肯定是好事。”说起2014年专业硕士招生的变化,不少高校的研究生工作负责人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专业学位。自2009年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国家每年将硕士生招生计划的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并将存量部分中的学术学位计划按不少于5%的比例调减,用于增加专业学位计划。预计到2015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将达到1︰1的比例。
我国原有研究生招生按经费来源分为国家计划、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三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直属于“自筹经费”之列。相应的,一些学校按照考试分数高低分配免费的学术硕士和自费的专业硕士名额。因而,“自费”、“分低”、“无奖学金”似乎成了专业硕士“低人一等”的标签。
今年,三部委相继出台《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等政策,取消了国家计划、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的“双轨制”,仅按照就业办法分为“定向和非定向”两种类型。所有学生同样交纳学费,并同时享受奖助学金。
事实上,专业硕士近年来不断发展,已日益被考生及用人单位所认可。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验收报告》显示,各专业学位的第一志愿报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此次将专业硕士纳入国家研究生经费投入与奖助学金机制,无疑消除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之间最重要的一道身份屏障,真正实现了“平起平坐”。
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成新方向
“同等待遇”的实现,也给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在哪里?“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必要单独设一个专业学位了。”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日前召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会上开门见山。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推进产学结合为途径”,被认为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出路所在。方向已经明晰,但如何在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体现职业能力?实践能力是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突出特征。为了解决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难的问题,一些省份由政府牵线、企业出资,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在满足行业企业人才培育规格方面,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被业内视为一个新的方向。目前,工程硕士已经与项目管理、物流、设备监理等职业资格进行对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贺克斌表示:“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反作用于学校,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与岗位对应。”
改革需要推动力也需要牵引力
尽管越来越多的专业学位认识到职业资格认证这条“捷径”,但要打通这条途径并不容易。
一些行业尚未建立明确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例如,教练员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之一,但是对教练员资格准入没有统一的要求。贺克斌说,他所在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曾经联系几个行业学会,希望探讨人才培养规格,但发现这些学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考虑很少,大多只停留在业内联谊的层面。
而已有的职业资格认证,由于其考试和颁发证书的权力并不在教育部门,实现与专业学位的对接,需要部门之间的合作。“在这方面,仅靠一所大学或一个地区是很难实现的,需要有更高层面的支持,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贺克斌说。
在贺克斌看来,在机制方面明显需要做出改变的还有“对教师贡献的评价机制”。“中国高校最近十几年评价教师的趋势是论文导向,教师的工程背景不受重视,所以就出现了‘科学家培养工程师’的现象。建议通过评价机制的改革,更好地调动教师培养专业硕士的积极性。”
目前,国家和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对专业学位发展构成很强的推动力,未来更重要的是制造牵引力,如通过税收的优惠加强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责任,让人才市场向招生和培养环节反馈更强信号。如果只有推动力,而不形成牵引力,那么推动就会遇到阻力。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