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复旦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契机,对标对表有关部署要求,系统谋划、精心设计、一体推进,着力将综合改革试点引向深入、推向实处,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画好综合改革路线图,引领“三全育人”工作统筹推进。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激发全员育人主体活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育人空间场域,构建“三全六度十育人”工作格局,一体推进综合改革工作。印发《“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积极谋划新时代“三全育人”新体系、新格局、新思路、新办法,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清单,构建长效化育人体制机制。以“三线联动”党建育人、“六度空间”协同育人、“五维育德”思政育人三大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包括教师思政、课程思政、书院育人、科研育人等在内的10项重点任务。针对“三全育人”的难点弱点、盲点堵点,分批专项制订行动计划,2019年重点推进思政课创优、课程思政攻坚、书院立德修身、全面强师四大行动计划,2020年压茬推进研究生思政、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和评价体系四大行动计划。
建强课堂教育主阵地,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提质创优。打造“必修+拓展”的思政课程体系,将必修课建成为国家或上海市精品课程,并开设13门拓展型课程供全校学生选学。组织精干力量打造精品思政课程,在全国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程,开办网络慕课,已有累计2.8万人选修。开展课程思政攻坚行动计划,实施“三十百加一(医)”示范工程,着力建设3个示范专业、20门在线示范课程、200门以上示范专业课程以及4大系列50门课程的人文医学课程群,相关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特等奖。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和教学示范引领,为每本思政课程统编教材编写辅学读本和疑难解析,健全教材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建立覆盖规划、编写、出版、选用、监管等各环节的教材工作评价体系。探索形成案例分析、文献精读、启发研讨、实践教学等教学实践经验,并凝练形成“三集三提”(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做法,形成具有广泛效应的教学示范引领。
用好红色基因资源库,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坚持铸魂育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同志的重要回信精神,启动“赓续红色百年·365行动”,覆盖全校45个二级党委、969个党支部和2万余名党员,每周一个院系接力开展主题活动,每天展示一个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实施“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推动陈望道研究和“宣言精神”研究阐释,以主题巡展、纪念邮票、学术研讨会、望道讲堂等系列文化学术活动,深度发挥党史校史的思政育人功能,赓续“宣言精神”,打造“信仰之源”,建设育人阵地。坚持因时育人,围绕“五四”、“七一”、学校抗战内迁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共建教育培训基地、组织事迹报告会、拍摄纪念短片等形式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文化人,强化《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等红色文化场馆建设,启动“玖园大师建筑群”修缮项目,充分发掘校史红色资源,推进校史、院系和学科史研究和整理,加强学校“大师名人”人物研究。大力扶持校园原创文化,排演《马相伯在1913》《陈望道》《颜福庆》《谢希德》等原创剧,营造传承红色经典、繁荣校园文化的浓厚氛围。
搭建育人载体大平台,营造全校参与、齐头并进的浓厚氛围。发挥党建引领,面向不同群体党员组织开展“三全育人我当先”“服务师生我创优”“报国成才我奋斗”等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抓全体党员“重点半数”,带动师生员工“最大多数”,在全校营造立德树人浓厚氛围。注重实践育人,推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连续开展“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进基层,累计参与学生5.5万人次,建设各类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近400个。面向全校教师组织“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500余名教师、5个校级实践团和31个院系级实践团奔赴全国多地,从亲身实践中受教育,激发教书育人和干事创新的动力。推动转型升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加快促进传统育人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协同,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思政工作不断线。在网上教学过程中用好抗疫斗争的鲜活素材,将抗疫英雄请进课堂,把抗疫力量转化为育人力量。面向湖北及全国抗疫一线人员家庭开展“鹅旦梦”志愿服务,提供线上课业辅导和关心关爱。组织战“疫”青年讲师团,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宣讲,拍摄抗疫纪录片,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推动爱党爱国爱校教育深入人心。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