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2013年7月19日,西藏大学接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2013〕15号文件通知:经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正式批准西藏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三个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消息传来,举校欢腾,群情激昂。全校师生员工无不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口支援高校团队无私帮助以及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下,今天,几代藏大人的梦想和夙愿终于成为现实!这标志着西藏大学实现了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一级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多层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办学层次显著提高,学科实力显著增强,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完成了西藏大学从最初的进藏部队藏文干部训练班到一所现代化综合性大学的华丽转型。对于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也必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性时刻,它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史上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空白,不仅有力回击了达赖集团“西藏文化毁灭论”、促进西藏社会政治稳定,而且也是西藏高等教育在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道路上的新的里程碑,必将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层次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
自2010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以来,西藏大学紧紧抓住立项建设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调整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巩固优势学科地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大力改善基础办学条件,积极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社会满意度、赞誉度显著提升。
一、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综合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西藏大学始终坚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并重的学科建设思路,突出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突出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科建设,大力实施“民族文化和高原科学技术”两大特色学科群建设工程,打造了一批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和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成为西藏自治区首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实现了西藏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高原生态学获批成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由立项建设前的13个增至26个,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历史、高原生物学、高原医学、植物病理学、建筑设计及理论、美术学、音乐学等多个特色学科名列其中,“藏族唐卡勉唐派”、“藏族唐卡钦泽派”和“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分别列入第一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对《西藏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使学科整体梯队建设得到有效推进。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增长迅速,博士点立项建设之前,西藏大学仅有11个硕士学位授予二级学科和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立项建设工作启动之后,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的建设和申报工作也随之展开,实现了从"0"到"10"的重大突破,二级学科由原来的18个增加为42个(含7个专业学位),并于2012年开始单独招生。这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篇布局的关键支撑条件,极大地推动了我校研究生培养、学科点拓展和博士学位建设工作。
二、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教师整体素质显著优化
西藏大学十分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始终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思路,牢固树立“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理念,依托对口支援高校,以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为重点,以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学能力建设为抓手,认真实施“双百”计划、“珠峰学者”培养计划,通过采取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引进培养、强化日常管理、搭建聚才平台等系列措施,使教师队伍政治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一支“方向明、稳得住、业务精”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初步形成。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12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7.6%。其中,教授84人、副教授343人,由2008年的28.0%增长到2012年的38.1%,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显著增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人,在读61人,比2008年翻了一番还多;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数增长迅速,达到506人,比2008年增加了66.5%;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由2008年的38.8%增长为52.6%。在博士点建设期内,我校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6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
三、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西藏大学按照“瞄准大需求、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取得大成果”的科研工作思路,努力形成有利于科研出成果的体制机制。在团队建设方面,组建了藏文信息处理技术、西藏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西藏地区经济与管理、民族艺术、高原医学、历史与文化、藏族语言与文学、宇宙射线等8个科研创新团队。积极开展协同创新,组建了西藏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西藏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西藏大学经济文化研究中心、西藏大学科技促进中心、西藏大学高原科学研究中心、西藏大学民族文化研究中心6个协同创新中心。2009年,计算机及藏文信息技术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2010年,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科研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成为西藏高校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科研创新团队。2012年,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与分子进化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在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建成了藏文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藏高原森林生态重点实验室、藏语自然语言处理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自治区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西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那曲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等一大批有代表性的实验中心和实验室,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在科研成果方面,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5项,部委科研项目168项,自治区科技项目227项,国际合作项目19项,共获科研经费1.6亿元。发表学术论文8000多篇,被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CSSCI收录13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含教材)19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0余项,201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发过程中,研发团队按照刘延东同志提出的“在藏学研究、藏文信息化方面应该成为‘世界屋脊’,成为‘珠穆朗玛峰’”的要求,在标准研发、软件开发、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成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西藏大学在保护民族优秀文化、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恢复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开发传统藏药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好的决策咨询和科研服务作用。
四、大力加强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西藏大学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不动摇,牢固树立“教学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始终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着力点,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搭建高水平学科平台为基础,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关键,以开展高水平科研为支撑,积极构建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创新体系。一是不断健全研究生培养的相关制度。先后制(修)订《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条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从组织招生、培养管理、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规范了研究生的管理。二是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各学科内涵特质以及社会、行业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符合社会、行业的需求。三是不断提高导师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了导师遴选办法、导师考核体系、师生互选管理办法等,从制度上强化了对导师各个环节的管理,同时通过任前请有经验教师授课等方式,加大了对新聘任导师的培训力度。四是不断规范学位论文送审关。要求每位硕士毕业生的学位论文均需导师评鉴后进行双向盲审,有效杜绝了“人情分”、“照顾分”,确保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五年来,学校共招收培养了984名硕士研究生。与四川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目前已毕业4届,为学校独立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积累了经验。这些年来,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逐年提高,西藏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西藏民族文化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五、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条件显著改善
西藏大学按照“硬件上台阶,服务上水平”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抢抓发展机遇,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的开展,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总面积由43.31万平方米增至50.6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由1.33亿元增至2.28亿元,已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各1个,国家野外重点台站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2个,其中建设期内建成5个;校内外实习基地95个,其中建设期内建成28个。纸质图书120多万册,各类电子信息资源总存储量达70TB。建成了独具特色、拥有藏文古籍藏书10余万册的藏文典藏室,其中有部分绝本、孤本。校园网主干老校区达到一千兆、新校区达到一万兆,实现了校园网络无盲点和各校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更新、升级了各校区的网络设备,使校园网络核心和主干升级至万兆,大幅度提升了校园网络主干带宽,升级之后的校园网络能够支持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时,冗余设备建设缩短了校园网络维护周期,保障了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电子文献资源用存储设备存储空间从30T增加到110T,解决了过去存储设备存储空间不足的困难,为今后几年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丰富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引领下,藏大人信心满怀,更深感责任重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把西藏大学办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具有很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意义”。为充分发挥西藏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作用,藏大人将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一如既往的重视关怀下,努力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为富裕西藏、和谐西藏、幸福西藏、法治西藏、文明西藏、美丽西藏的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