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7月30日,34岁的文学硕士李强在导师的带领下来到莱芜技师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焊工专业学习。硕士“回炉”技师学院,无疑很刺激眼球。但静下来想一想,这是否也意味着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加快?
从专科升到本科,再到硕士,李强至少奋斗了七八年。像他这个年龄,要镀金的话应该去上MB或者攻读博士,但他却选择了一个几乎人人可上的职业院校学焊工技术。李强这份“不做苍白领,要做金蓝领”的勇气是可嘉的。
职业院校真的拥有了那么大的“魅力”吗?当日,还有一条新闻,我省的专科(高职)填报志愿资格线仍然和去年一样,文理科都是180分,尽管已经无法再低,但许多高职院校最终可能仍然吃不饱。这样来看,李强的选择只能说是一个个例,让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的些许希望,但并不能代表教育的未来。
如果更多的学子在上完本科甚至研究生之后再去“回炉”职业教育,那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教育的巨大悲哀。
我们不能对李强们的选择下一个是非判断,因为那是个人的选择。只要不危害社会,不损害公序良俗,他就是合理的。我们想讨论的是,高等教育尤其是学历教育是不是得加大改革的力度。
当一个硕士毕业生,在辗转中“回炉”技校,我们要问的是,高等教育为什么没教会他如何规划人生?为什么没有为他提供稳定的谋生技能?不管定位如何,高校盲目地上同样的专业,是否只是培养出了同质化的“产品”,让他们失去了竞争力?
用一个个例来“吐槽”高等教育,并不是没事找事。手捧硕士学位的年轻人在社会上都找不到安稳的立足之地,除了自身原因,这是不是也在督促高教加快改革?
高教改革喊了好多年了。日子可以日复一日,但改革不能原地踏步,要拿出实在的成绩,让人看到希望。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