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3-6月:以单词为主,阅读为辅
对于英语基础一般或者偏上的同学来说,在五一前后,就应该将手头所有的考研英语复习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从单词到阅读,从语法到写作,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和完整的纲要,这样才能为后面的复习做好铺垫。单词方面,刚开始不要贪多,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地,能记多少算多少,循序渐进,方能积少成多。在新大纲尚未公布之前,将08年的大纲词汇一定要弄到手看看,因为每年的变化都是不很大。买一本《2009考研词汇宝典》随时带在身上,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记忆单词。如果感觉没有找到记忆单词的技巧,也可以报一个词汇班找找灵感。而阅读以系统学学《新概念》为最佳,在学习过程中让那些原本孤立的词汇和语法变得鲜活起来,使它们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能够背诵其中经典的部分对提高你的英语语感帮助更大。当然也可以经常看看《经济学人》、《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等英美报刊,最好挑选最近几年经济类方面的文章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题材,但不要涉及政治方面及时事方面比较敏感的话题,如种族歧视、宗教信仰、战争评论等,这些话题不大可能在考试中出现,它们提供的词汇对考研也没有直接帮助。因此挑选文章要注意它们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7—8月:以阅读为主,单词为辅
科学的英语学习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不能有畏难心理,更不能产生侥幸的思想,觉得某一块自己弱或者不太重要而放松这一板块的学习,这是非常错误的。就拿背单词来说吧,我不提倡死记硬背,那样只会事倍功半,如果把单词的记忆同文章的阅读能够结合,就能做到灵活记忆、强化记忆、巩固记忆,同时达到理解文章意思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经过前两个月的记忆,你对单词一定会产生一种更直观的认识,但是肯定也会觉得比较枯燥,这个时候通过阅读记忆单词能够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助你通向成功的彼岸。参加暑期阅读强化班掌握做题技巧,必然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9—10月:夯实基础,重视实战模拟
如果你之前报过某个考研班,你大概会知道,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不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要在实战模拟中获得能力的提高。但是有一点我希望大家能够分辨,那就是有的老师会利用这个时间讲解大量的长难句分析,这会给大家做阅读和翻译时一定的帮助。翻译中想获得高分并不容易,除了平时的积累之外,关键在于对文意的理解和对作者心理的揣摩。而阅读不一定要读懂全部的内容,你只需要将最关键的几个点抓住,回答对问题就可以了,须知考场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必须精打细算才能万无一失。但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不要为追求数量而忽略习题的质量。你总会想着别人都在做,自己不做是不是吃亏了,其实这样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学习英语一定要以我为中心,以自己的能力为度量,才能领先别人一步。
11-12月:准备冲刺,研读真题
真题是每个考研人必备的一个“秘密武器”,虽然每年的考研英语题型和出题方向始终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历年的真题。但凡来年考研成绩优异者,无不都在真题上花费了大量的工夫,这也几乎成为了考研英语的一条定律。所以,在已经有一定量的积累和信心之后,研读真题迫在眉睫。在平时的复习中,将近十年的真题随时带上,准备随时查看。做真题也很有讲究,除了需要把握时间之外,一定要努力营造一个考场的氛围,因为只有安静的环境才能保证思维的敏捷度。做完真题后将做错的题目挑出来,打上星号,下次做时方便提醒自己,同时也可以检验每次做题的效果。强烈建议将真题做5-10遍,做到滚瓜烂熟,牢记于心。
1月:最后冲刺,调整状态
在完成以上工作之后,离考试的时间也就不远了,这个时候需要背诵一些经典的例句和作文模版,另外做一定的阅读以保持状态。其实有些阅读材料本身就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一些涉及情感方面的阅读材料需要大家特别注意,通过它把握作者的心理和感情变化,逐渐形成一种做题的感觉。例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要求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事情阐述清楚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时候例句会起很大的作用,判卷的老师会因为对你某几个句子的闪光而将你的文章提升一个档次。因此除了这个时候集中看一些名人名言和常用谚语之外,平时也需要多留意这些东西,你还可以自己仿造一些句子,这些都是提升文章文采的重要途径。把所有的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调整好睡眠和饮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
把握好这5个黄金期,英语复习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最后祝愿所有立志考研的考生在英语的学习上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金榜题名!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