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投入65.5亿元资助228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基础建设,投入49亿元新建、改扩建1653所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发挥职业教育的扶贫脱贫优势,让贫困家庭孩子学到一门技术,脱贫一户,带动一方……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河北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多、脱贫攻坚任务重。扎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既是我们的‘突破项目’,更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杨勇表示。近年来,河北省教育厅始终将教育扶贫列入重要工作内容,将教育扶贫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不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多措并举、多策并施,努力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不因贫困失学,让每一名农村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筑牢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闸门。
资助兜底线,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去年5月,家住河北平山县宅北乡百草坪的初中学生刘艳梅,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家外全靠母亲一人支撑,小艳梅不忍母亲操劳,提出不想上学了,打算外出去打工。得知消息,西柏坡学区负责人李军专程登门做工作。他耐心地给小艳梅算账:国家、省、市一级级资助,上学不用掏钱,每年还有1600元的生活补助,上学路费实报实销。“西柏坡教育慈善基金会还为你联系了资助,初中每学期600元,高中每年2400元,大学4000元。”一席话打消了孩子的顾虑,小艳梅留在了学校,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三名。
仅2018年,平山县就一共发放1064万元助学金,惠及15186人次。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助共计708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120人次,实现了学生资助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另外,平山县还实施了县内高中免学费、免课本费政策,去年投入879万元,基本实现了“县内上学不花钱”。
这是河北省加强贫困学生资助“兜底线”的缩影。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是河北省教育厅向社会民众公开作出的庄严承诺,如今,河北省已经在全省形成了覆盖学前到研究生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
杨勇介绍,今年,河北省在实现各阶段教育贫困生资助全覆盖的基础上,从秋季学期开始,省内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的非寄宿生将领到生活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625元。同时,全省103个县(市、区)的农村小学生都将吃上免费营养餐。
另外,为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河北省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辍学学生行政督促复学机制、入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县(市、区)长、县(市、区)教育局局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师长(班主任)等“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落到实处。“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精准化帮扶政策,因地、因家、因人施策,避免适龄儿童少年因贫、因远、因厌学、因缺少关爱而辍学。”杨勇说。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巩固率达到了97.2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强校强师资,农村娃在家门口上好学
初冬时节,平均海拔1500多米的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太行深山的寒风乍起,但也挡不住村民心中的满足与喜悦。
“村里有了小学后更有活泛气儿,孩子们也不用翻山越岭去上学了。”村里的老人对村小的变迁很是高兴。
20多年前,由于适龄儿童减少,原有的骆驼湾村小学被撤并,村里孩子们只能去4公里外的龙泉关镇招提寺中心小学上学,辛苦不说,孩子们的午饭、接送都是难题。2013年,骆驼湾小学恢复建设,孩子们当年就搬进了新校园。
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教育发展的“神经末梢”。2013年以来,阜平县坚持低龄段学生尽量恢复教学点,实现就近入学;高龄段学生适当集中,新建寄宿制学校。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70余所小规模学校改造提升任务,全县共有32所寄宿制学校,实现了四至九年级学生寄宿就读全覆盖。
近年来,河北省着力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2019年,安排省级专项资金5亿元、校舍安全保障机制资金14.6亿元,用于新建、改扩建乡村中小学校。
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河北省瞄准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不断补齐乡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在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2014年以来,全省共投入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262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026万平方米,累计购置生活设施、课桌凳、计算机和教学仪器设备2891万台(件、套),采购仪器设备价值67.7亿元。
硬件基础夯实了,但农村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等又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下大力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养是河北省近年来一直重视的工作。
为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河北省着力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从教:通过制定乡村教师补充计划、扩大国家特岗教师计划、实施小学全科教师公费培养计划和乡村学校小学科教师补充计划,2016年以来,全省乡村学校补充教师6.1万名,其中音体美等小学科教师9700多名,从源头上缓解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
与此同时,河北省通过多种举措,提升乡村教师能力,每年投入1.4亿元左右资金,开展教师培训计划以及困难地区农村校长素养提升工程,对贫困地区进行教育精准帮扶。
以支教为例,河北省推进实施了“三个计划”:“三区”支教计划、优秀退休教师乡村支教讲学计划和“老校长下乡”计划。2013年以来,每年从中心城区选派近1000名优秀在职教师到省内国家级、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支教,除担任教学任务外,通过集体备课、举办讲座、开设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培训当地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组建特级教师讲学团,每年利用两个月时间赴贫困地区送教下乡;从去年开始,每年选聘100名退休高级教师到省内国家级、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乡村学校支教,引领、指导乡村教师成长;今年起由石家庄、唐山等6市,组建20支支教团队赴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农村学校支教。
为了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河北省还因地制宜,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位于太行深山区的阜平县与百年名校保师附校签约,阜平县龙泉关学校、白河学校、阜东小学成为保师附校的分校,各校的执行校长、骨干教师均由保师附校直接选派。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真是有福了。”阜平不止一名学生这样说。
职教广覆盖,扶助贫困家庭踏上致富路
“现在我每个月能挣5000元,除了负担妹妹上学和自己日常生活费用之外,还能余出2000元左右寄给老家的父母。”秦皇岛市青龙县大巫岚镇的王守东,在参加了县职教中心举办的免费专业技能培训,学到一门技术后,被秦皇岛市立中车轮股份有限公司聘用,挣上了“高工资”,全家一举脱贫。“过上好日子,生活更有奔头。”王守东对未来充满希望。
“每年,职教中心都有几百名这样的贫困家庭孩子接受免费职业教育,靠一技之长走出穷山沟。”青龙县职教中心党总支书记张殿生高兴地说。
职业教育是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直接、最见效的手段和渠道。“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这在河北省已经遍地开花结果。
今年年初,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方面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22年全部达到国家相应标准,整体提升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支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120所学校率先发展;继续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建设25所省级以上优质高等职业院校、120个骨干专业(群)、40个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0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实施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重点培育建设4所引领改革、带动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30个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地。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广泛开展各类培训,建设一批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扎实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学校资助补充体系,遴选一批城市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精准面向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招生,建立覆盖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机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等在乡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
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四大工程计划”和“30条任务举措”内容翔实,目标明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贾海明介绍,河北省自2016年开始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确定了河北商贸学校等20所试点学校。“计划到2022年,涉农职业院校与农业产业对接率达到100%,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5万名。”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主要面向年龄在18至55周岁的农村务农人员,包括有适度生产经营规模基础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高职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如今,在河北省,一大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和农业致富带头人正在形成规模。
“全村已经建成1.5万亩板栗园,今年出果1000吨,人均收入6000元。”已经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目前已成为青龙县肖营子镇五指山板栗合作社理事长的韩青瑞激动地说。(本报记者 周洪松)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