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还有一个多月就毕业了,李雨萌(化名)的工作还没有着落。作为我省某省属高校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身材高挑、长相文静的李雨萌并没有因为头顶“研究生”的光环而在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季”中幸免于难。奔跑在各大招聘会,成为去年10月至今她的生活重心。
够条件才敢投
50多份简历仍只获2次面试机会
“公办学校要求的门槛太高,除了一些基本要求外,毕业于985、211高校是硬线,所以一般我不会去投。但是另外一些要英语专业的单位,有的还要求有海外经历,这对于我这个一直在国内上大学的人来说无非又是一道门槛。”李雨萌无奈地说,多种的限定让李雨萌至今没找到心仪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投出50多份简历,但是只有2个单位给了我面试的机会。”不过,对于那两次的面试经历,李雨萌并不愿多说,“那已经是去年的事了,我也不想纠结一些没有结果的事情。我当时面试时,自我感觉还是很OK的。”
每场招聘会下来,李雨萌一般只投五六份简历,少时就一两份,有时连一份都没有。“我投简历并不是乱投,我投的都是我够条件的单位。”李雨萌说,即使这样,那些简历还是石沉大海。
一次,李雨萌参加一场大型校园招聘会,看到南方一所民办二级学院招聘一名英语老师,硬性要求是中共党员、英语专业八级,而且本硕学的必须是同一专业。看到自己符合所有条件,李雨萌马上投了简历。学校招聘负责人看了简历后,询问了些情况,最后在简历右上角标注“可用”字样,笑着对李雨萌说:“初步看来你比较符合我们的要求,回去等信儿吧。”可是,李雨萌还是没有接到面试通知。
求职屡遭性别歧视
“男同学在选工作,女生是等着工作选我们”
“都说文科生找工作难,像我这种‘文科女’就沦为‘重灾区’了。”李雨萌自嘲道。游走于各大招聘会,李雨萌总结出一条:男生找工作要比女生容易很多。
李雨萌不是个例,她的大部分同学至今也徘徊在招聘会和招聘网站上。30多个同学中只有几个找到了我省其他地市的民办学校老师的工作,其他的跟她一样。
性别歧视,是找工作中令李雨萌感触最深的。一次招聘会上,李雨萌看到一所民办高校招英语教师,但限定“男性”。李雨萌将自己的简历递了过去,“你可以先收下我的简历,如果没有合适的男生,我相信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实在抱歉,这是学校领导的意思,我们只能执行。学校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女教师太多了,所以我们要招男教师平衡一下。”招聘老师最终没有收简历。
“见得多了,就麻木了。”李雨萌说,她的本科一男同学在北京读硕士,现在已经签到一家事业单位,工资和待遇都令人羡慕。这个同学同寝的一个男生,放弃了一个国家部委工作,正准备去别的地方。“男生可选择机会要比我们女生多得多,他们可以选工作,而我们只能等着工作选我们。”
愿望很简单
“不想毕业即失业,只想自己养活自己”
“我就是想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最好是去民办学院当老师,中外合资企业翻译也行,国企也行。工资3000多元我就可以接受,如果是有编制的单位,2000多也可以。”李雨萌说出了自己的求职标准。
李雨萌说,三年前,她本科毕业,虽然当时的就业形势也不是十分景气,但是一个硕士研究生去民办高校当老师还是比较轻松的。“学历高了总比学历低了要强,当老师还是我的首选。”出于这个想法,李雨萌毫不犹豫地读了研。可是,三年后,李雨萌的梦想并没有实现,她赶上了这个“史上最难毕业季”。
“虽然我的那些没有读研[微博]的本科同学现在找到了工作,但是他们大部分都没有从事英语专业相关工作。我还是比较喜欢英语专业的,我并不后悔读研。”李雨萌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最担心“毕业即失业”。“只要我能保证自己最基本的生活,我不介意降低标准。”李雨萌说,现在她可以接受一些民营企业的岗位,也不在乎工作地点的远近,只要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此外,她也会报名参加公务员[微博]考试,虽然知道几率不是很大,但不想给自己留有遗憾。
“我相信我能够找到一份差不多的工作。”李雨萌坚定乐观地说。
社科院学者:
加强监管营造公平环境
“性别歧视违背了国家法律规定的‘男女平等’,应该在招聘中禁止。”社会学学者、省社会科学院董鸿扬表示。
“女性在工作中会出现生育、身体不适等一些状况,这样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男性则可以避免这些情况,这也是用人单位为什么愿意招男性的原因。”董鸿扬表示,现在的就业市场是供大于求,结构性需求失衡。招聘市场成了单一的买方市场,因此企业选人的限制就很多,不是毕业生选工作,而是企业挑人。前不久,教育部即下发了文件,“严禁就业歧视,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董鸿扬建议,用人单位要打破这种性别歧视、学校歧视,“不拘一格选人才”,这样能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就业。“各地、各高校只有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的监管,加强对用人单位资质、招聘信息的核查,切实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才能打破这种就业歧视的局面。”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