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高校党建】
作者:赵丹(东北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李红权(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编者按
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新形势下,高校党建的基本遵循是什么?扎实推进的抓手有哪些?本期,让我们一同在高校的鲜活实践与切身感悟中寻找答案。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强调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和首要地位。高校要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探索符合中央要求和高校特点的党建路径。要不断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以党的政治建设带动新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持续提升。
把准政治方向,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政治方向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前提条件,党的政治方向指引高校的办学方向。高校的政治方向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以为人民服务、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发展目标,通过不断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深入研究新时代党的事业对各类人才的新要求,将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有效融入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和工作举措当中。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推动思政课主阵地、日常教育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建立涵盖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的“十育人”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储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资源。
强化党的政治领导,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政治领导是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核心要义。在高校党的建设中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举措都要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部分高校党组织曾经存在着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如,“四个意识”不强,用中央精神办学治校不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到位,这非常值得我们反思。不断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是解决高校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的迫切需要。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切实强化党的政治领导,严格落实高校党建重点任务,不断探索新时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相关体制机制。要细化高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制定“四种形态”工作指南,推动党的领导层层落实、层层加强。要完善各层面“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院系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高校内部各二级机构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结合实际落实“双带头人”制度,对照支部工作条例,推进师生党支部建设,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要持续整改党的领导弱化的各类问题,确保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夯实政治根基,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政治根基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宗旨所在和动力源泉。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立足于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用优质公平的高等教育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要坚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严厉查处高等教育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要切实加强招生、就业、采购、招聘、后勤、基建等重点环节的专项治理,不断完善和规范工作流程,减少权力寻租风险。要聚焦师德师风、学术诚信、隐形“四风”等问题,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强化执纪问责,回应社会关切。
优化政治生态,着力培育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不断优化政治生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组织活力的重要条件。高校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征,这决定了高校的政治生态建设既取决于内部党组织的主观因素,也受外部环境客观因素的影响。从当前高校存在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来看,既反映了社会上同类问题的共性,也有高校的特殊性。要不断探索符合高校特点和规律的政治生态优化路径,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良好的政治文化促进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的形成。高校要形成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长效检查监督机制,着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让党员干部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接受经常性的政治体检。高校党组织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落实好干部标准,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要建立纠错容错和澄清反馈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担当,整治庸懒散,纠正歪风邪气。要在加强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掘与弘扬高校自身的优秀历史传统与校园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以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提升带动师德师风、教风学风的持续向好。
防范政治风险,着力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防范政治风险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和重要环节。高校是思想文化聚集地,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的重要任务。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各层面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监督检查,依法依纪依规对履责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形成阵地管理的惩戒机制。要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权、主导权、话语权,完善教材、报刊、讲座、论坛的关口审批,加强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监管,从源头遏制不良信息和思想观念的传播。要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队伍和载体建设,加强网络舆论领袖的培养,创新理论传播方式,采取有效策略与各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提高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牢牢掌控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
永葆政治本色,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政治本色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本质属性和生动体现。高校并非一片净土,十八大以来,仅中纪委网站曝光的违纪违法高校领导干部就有100多例。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重点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高校要加强教育监督管理,落实党员干部述职述廉和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重点是管好关键少数,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到廉洁自律、严以用权,管好自己的同时,管好身边人,自觉接受监督。要加强高校党委向上级党组织述职述责述廉,完善高校纪委向上级纪检监察组织报告工作、为学校领导班子画像等制度。要建立学校党委、纪委定期约谈校内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基层党组织定期报告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情况。要设置校内巡察机构,探索建立上级巡视和校内巡察相结合的联动监督体系。要制定全面从严治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风险清单、制度清单,对照检查基层党组织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情况,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
提高政治能力,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办学治校水平
政治能力体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承载主体和质量水准,干部队伍的政治能力如何直接反映党的政治建设状况。高校干部队伍提高政治能力,对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高校的党员干部应该既是教育家又是“政治家”,既要坚守政治规矩又要尊重教育规律,能够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校领导班子要把政治能力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与制度化,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汲取政治营养和政治智慧,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决策部署和实践。高校党委要选强配齐各层面的党员干部,把政治能力作为选任干部的核心标准,把政治能力建设贯穿于干部成长全过程,建立党组织考核、工作业绩评估和师生评价结合的干部考核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在“双一流”建设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事业中提升能力。高校纪委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进一步深化“三转”,通过常态化、全覆盖、有实效的监督,保障各级党组织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高校院系、行政部门、直附属单位的党组织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实现“党建+教学”“党建+科研”“党建+管理”“党建+服务”的有机统一,在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增强各项业务工作的实效,助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环境变化与高校腐败综合治理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4YJ710015〕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