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明年招300名研究生
■2014年招500名本科生
上海科技大学(筹)校园建设昨天上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正式启动,市教委副主任、上海科技大学筹建工作组副组长印杰透露,上海科技大学不是传统意义的学术型研究教育机构,而是构建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将打造成“中国硅谷”。
和上海纽约大学国际学生占49%不同,上海科技大学将以招收国内学生为主。上海科技大学(筹)已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合作,于2013年联合招收研究生300名。2014年,该校计划面向全国招收首届本科生,人数限定在500名,学校拟设立本科专业9个。
落户张江科技园
上海科技大学(筹)是经教育部批准筹建,由上海市政府与中科院共建的国际化研究型高校,共同打造政产学研创新平台。
学校位于张江国家高新示范区核心位置,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在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融为一体,总占地1265亩。
昨天上午,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副市长张学兵、沈晓明等视察了上海科技大学(筹)实验室,查看了上海科技大学(筹)规划建设情况。
据市教委副主任、上海科技大学筹建工作组副组长印杰介绍,上科大将依托中科院上海分院的科研资源,致力于创新价值链整合,努力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要打造‘中国的硅谷’,将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创新创业结合,为国家培养创业人才和学术人才。”
院士领衔教师团队
据了解,国内普通高校的师生比通常在1:16至1:20,但上海科技大将按照1:8至1:10的师生比,建立一支约800人的专任教师队伍。学校专任教师由两部分构成,一类从海内外招聘,全职在本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另一类是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系统的研究院所聘请的承担教学及研究生指导。
目前,学校两个研究所已签约教授6人,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美国三院院士1人等国际著名科学家。学校同时开展了中科院系统内第一批教师的聘用工作,已聘请的200多名教授全部具有正高职称,其中包括24名两院院士、67名国家“杰出青年”等。但印杰强调,上海科技大学的真正骨干将是一批年轻教师。
印杰介绍,上科大将面向海内外招聘教师,教师先被聘为“助理教授”,经过6年两次考核后,聘为“副教授”,再经过4年考核,聘为“终身教授”。其间,如果考核不合格者,将被予以辞退;当升为“终身教授”后,教师不再像现有国内高校中那样,需要每年考核指标业绩,而是拥有足够时间,进行基础性研究。
只设学院不设系
上海科技大学将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
印杰特别强调,四个学院下面都不会设立系,“二级学院下面再设各系,这是国内高校通行的设置方式,往往导致了科研的条块分割、信息不通,浪费了资源。”印杰说,“学院下面不分设系,将有效地整合资源,同时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印杰透露,将来,上海科技大学学生人数将控制在6000人规模之内,其中,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4000名。上海科技大学永远不会办成“综合性”大学,永远只是一个“小微”型的创新型大学。
据介绍,上海科技大学(筹)规划在2014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每年招收500人,拟设立本科专业9个。目前招生方案未定,最终结果需教育部批准,但可以肯定“不会只看高考成绩,而是采取综合评定方案”。
在本科生阶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交叉型”的原则培养,本科生入学后,都将接受人文社科、艺术领域的通识教育,在自然科学领域,每名本科生都须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质等基础学科,为今后的跨学科研究打好基础。学校计划实行“书院制”管理模式,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住在同一寝室,促进相互了解学习。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该校将充分发挥中科院上海分院在理、工学科方面的优势,实现“个性化培养”,上海科技大学(筹)已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合作,于2013年联合招收研究生300名,招生工作已顺利展开。
创新创业方可毕业
此外,上海科技大学的本科生将全面实施导师制,都要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还必须经过创新创业实践,需过几道“关”:大一暑假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大二暑假完成“行业科研调查报告”,毕业时答辩。学生必须通过上述三次考核方可毕业。
国际化也是上科大的一大特色,建立完善包括联合培养、交换生、海外实习、国际会议以及合作研究等在内的学生国际化培养体系。
印杰说:“我们希望培养的本科学生具备这样的素质,他能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能具有科研的攻关能力,也拥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的动力,同时,他们还要掌握国家宏观状况,并具有国际视野。”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