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显示,2012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达584416人,其中硕士生517200人。与2003年的26万多人相比,10年间翻了一番。与此同时,报考研究生的数量迅猛增加。2012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为165.6万人,比2011年又增长14万人(6.9%),创历史新高。随之而来的,硕士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一个导师带十几个学生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面对硕士研究生扩招带来的结果,更有人心酸地调侃:你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11月15日《燕赵都市报》)
这里,且让我给你一个现实的“结尾”——25岁的王晶晶考上某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时,她的父母摆了酒席进行庆贺,因为她是家族里第一个考上研究生的孩子,大家看她父母时流露出的羡慕神情,她至今记忆犹新。但是3年后,她却成为家里第一个失业的人——“一看见我,很多人就会想我的研究生白上了。”
其实,王晶晶也不是没找工作。毕业后,她先是应聘一家广告公司,从事文案策划,由于不堪忍受微薄的工资待遇和超强度的工作压力,半年后毅然辞职。后来,她又应聘一家网站的编辑。这回不用半年,仅仅干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因公司缺乏人情、勾心斗角、无法适应辞去工作。而且辞职后没有再找,干脆收拾行囊回了老家。联想到去年媒体报道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苏黎杰,因不适应大城市的工作,回家乡当起了油漆工。这种“贬值”的现实,还真让人唏嘘不已。
我当然不是说王晶晶和苏黎杰,就不能从事普通工作,而是认为,让哲学研究生和环境学研究生去干与自己所学专业豪不搭界的事情,至少是一种职业的错位,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你想,作为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她应当在适合自己的“专业”岗位上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地位。而她们荒废多年寒窗苦读的成果,去干一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岂止造成资源浪费,还挤占了别人就业的机会。
其实,研究生就业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甚至不如职校生,读完本科,还得“回炉再造”专科,这是现代教育的扭曲。它说明研究生贬值的情形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同时说明,扩招的研究生上稀释了教育的质量。在导师越来越“忙”的同时,研究生的论文也越来越“水”。可是这种现状,是愈演愈烈了呢,还是得到遏制了呢?想必今年考研净增的14万人,已经给出了确定的答案。
细究起来,这种现象大约是就业形势逼迫的结果。由于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一直以来比较突出,考研一定程度延缓了就业的压力。但是当缓冲期过了以后,就像滚滚黄河,即便走过99道弯儿,最终还得流入大海。研究生也是这样,即便延缓了几年就业的时间,但最终还得走向社会。而这期间,高校不顾实际扩大招生规模,无疑为贬值推波助澜。要问谁是这场游戏赢家,恐怕除了批量生产研究生的高校赚得盆满钵满以外,国家、个人都是输家。
遗憾的是,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认定的“走过场的大学”,现在并没有实质性地转变。“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状依然故我。非但如此,研究生毕业人数超过本科毕业人数,即倒金字塔的怪象,也在许多高校——包括北大、人大、清华许多名校——成了现实。固然这些名校享誉世界,但你总不能说,他们培养研究生的条件,比本科生还要坚实。如是,贬值的研究生大踏步地来,就成了当今教育的景观。其结果,学环保的刷油漆,学哲学的回乡里,你就不必奇怪了。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