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湖北民族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
运动生理学
|
编号
|
815
|
考试专业
|
民族体育学
|
||
一、考试性质
|
|||
包括考试科目地位、考试对象、考试目的等(不超过200字)
运动生理学是是从实用运动生理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适应于体育类本、专科毕业生报考民族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该课程考试能够较充分的展现体育类本、专科毕业生对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
|
|||
二、考核目标
|
|||
包括考核知识、能力等(不超过200字)
《运动生理学》试卷旨在考查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掌握的程度,并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1. 应系统掌握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
2. 应系统掌握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生理学规律、特征;
3. 应系统掌握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
4. 应系统掌握各种科学的训练原理和训练方法。
|
|||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
包括:1.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3小时。
2. 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3.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4. 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30分(共10题,每小题3分)
(2)填空题 20分(共10题,每小题2分)
(3)选择题 30分(共15题,每小题2分)
(4)简答题 40分(共5题,每小题8分)
(5)分析论述题 30分(共2题,每小题15分)
5. 试卷内容结构:
(1)基本知识:占30%;
(1)基本理论:占30%;
(1)运用知识的能力:占20%;
(1)解决问题的能力:占20%。
|
|||
四、考试内容
|
|||
(不超过1000字)
绪 论
运动生理学内涵、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稳态及其调节、兴奋与兴奋性、反应与适应;稳态及其调节、兴奋与兴奋性。
第一章 肌肉与运动:肌肉的神经支配、肌肉收缩的原理和过程、肌肉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
第二章 呼吸与运动:外呼吸的活动规律及功能评定、气体交换与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以及运动对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原理、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 血液与运动: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与功能、运动对血液的影响;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的载氧功能;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心肌生理特征、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运动时循环系统功能变化;心肌生理特征;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
第五章 胃肠道和肾的功能与运动:消化、吸收、排泄的概念及过程,肾脏的泌尿功能,肾脏在维持人体酸碱与水平衡中的作用,运动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
第六章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及其能量的来源与去路、肌肉活动供能的三个基本能量系统及其相互关系、人体安静和不同运动时的能量消耗;
第七章 内分泌与运动:内分泌、激素等概念,激素作用特征和激素作用的机制;几种主要激素的功能和激素在肌肉运动中的作用;
第八章 神经系统对运动及其学习的调控:神经系统基础知识,几种感觉器官在获取外界信息中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运动技能学习与记忆,躯体运动的整合;
第九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训练各阶段的生理学分析、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价;
第十章 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概论、肌肉力量分类、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肌肉力量检测与评价方法及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第十一章 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需氧量、吸氧量、氧亏、运动后过量氧耗、最大吸氧量、无氧阈等的概念,有氧工作能力与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及评价;
第十二章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运动性疲劳产生的部位、原因及可能机制,诊断方法和常用的监控指标,恢复过程及多种恢复手段;
第十三章 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女子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第十四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体适能的组成、评价;运动处方的要素、内容、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体适能与健康;
第十五章 身体组成、肥胖与运动减肥:肥胖、超重的定义、危害、分类诊断,体成分和体重的测评与控制,运动减肥的原理与措施。
|
|||
五、参考书目
|
|||
王步标,华明. 《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2版
|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