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818《绿色建筑环境》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内容、技术措施和评价方法;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系统地理解建筑热工学、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建筑物理环境的规划设计方法和常用控制技术措施,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1] 刘加平,董靓,孙世钧. 绿色建筑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柳孝图. 建筑物理(第三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四、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 绿色建筑概述
掌握: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方法。
熟悉:绿色建筑的研究内容及相关学科;绿色建筑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部分 绿色建筑技术
(1)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
掌握:绿色建筑室外环境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城市热岛效应概念、成因及对城市气候的影响,以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常用规划设计手段;绿色建筑选址与规划原则;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的场地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
熟悉:城市环境气候分析及其应用;植物对绿色建筑的贡献,绿化设计的原则;常见绿化形式与设计方法;节地及公共设施集约化利用。
(2)室内环境及其控制技术
掌握:环境噪声的控制原则和步骤;常见隔声减噪措施;光的性质与度量;建筑天然采光设计方法;人工照明方式;室内热湿环境的基本概念;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的被动式方法;室内空气品质的概念。
熟悉:室内环境的内容(声、光、热和空气品质);室内吸声减噪、建筑隔声、建筑隔振与消声的概念;视觉与光环境;常见人工光源的特点;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的主动式方法;常见室内污染物及其危害;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
(3)建筑节能设计与技术
掌握:从规划布局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方法;采光节能设计原则与方法。
熟悉:建筑设备系统节能(供暖、空调及运行);照明系统节能措施;太阳能、地能和风能等利用技术。
(4)水资源有效利用设计与技术
掌握:节水的含义及概念;雨水利用设施及设计要点;节水器具与设备节水;中水的定义及利用技术。
熟悉:我国城市水资源的特点及用水政策;国外城市节水现状及节水技术;国内外雨水利用概况;给水系统节水技术措施;污水再利用技术。
(5)绿色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
掌握:绿色建材的定义与内涵;绿色建材的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绿色建材评价体系;建筑节材技术与方法。
熟悉:绿色建材的特点与分类;国内外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常用绿色建材产品;建筑节能设备与系统的内容;建筑设备节能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6)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与维护
掌握: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内容;绿色建筑物业管理的内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措施。
熟悉:绿色建筑物业管理相关概念;建筑合同能源定义和分类;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内容。
第三部分 绿色建筑评价
掌握: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组成、评估内容和评价方法。
熟悉:绿色建筑评价的内容、基本原则、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一般过程;国外主要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第四部分 建筑热工学
掌握:室内外热环境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我国建筑热工分区及设计要求;建筑基本传热方式;建筑材料及构造的热工性能的影响因素;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方法;建筑防热设计的途径和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方法;如何从建筑布局以及建筑单体设计等方面改善房间自然通风;日照的基本原理;建筑遮阳的设计原则和遮阳构件形式。
熟悉:城市气候和微气候;建筑周期性传热特点;建筑保温设计的途径;围护结构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措施;建筑围护结构受潮的防止与控制方法;夏季室内过热的原因;建筑自然通风原理及建筑布局对房间的自然通风的影响;日照标准和日照间距及其计算分析方法;常用建筑热工分析软件。
第五部分 建筑光学
掌握:建筑光学基本知识;各种采光窗的采光特性;天然采光设计方法。
熟悉:人工光源和灯具的光学特性;室内照明基本设计方法;绿色照明;常用建筑光学分析软件。
第六部分 建筑声学
掌握:建筑声学基本知识;建筑吸声、扩散反射、建筑隔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几类建筑声环境设计要点;不同用途厅堂的音质设计要点与方法。
熟悉:城市声环境规划与降噪设计;常用建筑声学分析软件。。
考试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
熟悉:基本现象;发展趋势;计算方法。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