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从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获悉,北京工商大学2019年研究生入学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已公布,如下: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新闻与传播综合》(711)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综合》是北京工商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它旨在通过对考生大学本科期间所学传播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测试,考察其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其学习和研究的潜力。
二、考查目标
《新闻与传播综合》依托大传播概念,立足于基础传播学,涵盖传播的发展演化规律,传播的类型,传播的功能、传播媒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传播学相关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流派等传播学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
1.准确识记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相关理论和不同学派的发展脉络,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传播学者、理论家。
2.清晰掌握传播和传播媒介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3.透彻理解、科学评价传播学的基本原理、相关理论、著名论断,准确、恰当地使用传播学科的专业术语,相关范畴。
4.运用传播学原理和传播学方法,解释、剖析、解决历史和现实中的传媒现象和传播学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以下供参考)
1.传播学基本概念 约20%
2.传播学基本原理 约20%
3.传播学相关理论 约20%
4.传播学研究学派及传播学研究方法 约8%
5.理论联系实际 约32%
(四)试卷题型结构(以下供参考)
1.单项选择题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
2.名词解释30分(6小题,每小题5分)
2.简答题 30分 (3小题,每小题10分)
3.论述题 70分(2小题,每题35分)
四、考查内容
(一)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传播与信息的定义和特点
2.社会传播的系统性及特点
3.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二)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人类传播的几个发展阶段。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及其历史意义。中国印刷术和古登堡印刷术对印刷传播的历史贡献。
2.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哈特的媒介分类。媒介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信息社会及其特点。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1.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符号的定义。信号与象征符号。符号的基本功能。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2.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符号意义的分类及符号意义的特点。情境意义。
3.象征性社会互动
象征行为及特性。现代文化的象征性。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传播的基本过程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特点。拉斯韦尔、奥古斯德和施拉姆的传播模式。
2.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理查德·佩蒂的“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概念、性质、特点以及环节和要素。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基模的定义及特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2.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及社会功能。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六)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1.群体传播
群体及群体的社会功能。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2.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集合行为及其发生的条件。群体感染和群体模仿。流言及其特点。集合行为种的信息流。奥尔波特的流言流通量公式。
3.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及其功能。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
(七)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几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功能理论。
2.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大众传播产生的时间、标志及历史背景与条件。大众报刊的特点。各种电子媒介的特点及其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3.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大众传播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有关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的内涵。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现代社会中的“信息环境化现象”。
(八)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1.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三种立场。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电视人”,“容器人”,媒介依存症。“电视乌托邦”思想。
2.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传播者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经营制约因素。“把关人”理论的内涵及产生与发展。大众传媒“把关”的标准。怀特的“把关”过程模式。
(九)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传媒制度的定义。媒介控制的几种体现。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2.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十)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1.“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大众及大众的特点。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演化。清水几太郎的“拷贝支配”观。
2.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IPP指数。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
3.分众理论及其研究
分众的概念、社会观及理论依托。分众观的核心内容及理论依据。传播媒介发展的三个阶段。
4.“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过程、运用及评价。
(十一)传播效果研究
1.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传播效果的类型。麦奎尔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的三个理论。
2.传播产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有限效果论。说服性传播效果论。
3.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传播技巧及其与传播效果的联系。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特征及作用。传播对象的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十二)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1.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2.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3.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4.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
5.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从“知沟”到“数字鸿沟”
6.“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
(十三)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1.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的概念与主体。全球传播的内涵。全球信息化的冲击及影响。
2.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大众传媒宣言。麦克布莱德报告。塔罗瓦尔宣言。
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信息主权。文化帝国主义及特点。
(十四)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1.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传播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早期四大传播学者及其学术思想和贡献。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及其主要贡献。香农的信息论和威纳的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2.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传播学经验学派的特点、意义及局限。美国经验学派的特点。批判学派的特点及主要流派、理论的主要内涵及观点。
(十五)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1.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
2.抽样调查法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问卷制作的一般原则。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的定义、特点、程序和技术。应用的目的。
4.控制实验法
关注的条件。“所罗门4组控制实验”及特点。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