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站在考研网报的尾巴上,或许很多同学仍拿不定主意,尤其是像考研经济学这样炙手可热的专业,更是如此。全国共有一百多所院校设有考研经济学硕士点,但如何从这些院校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院校,是需要同学们们慎重思考的问题。老师提醒大家,选择考研经济学院校也需要一双慧眼。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种政策的支持,考研经济学日渐火热。但考研经济学不但院校有冷热之分,其细分的专业也有一定的冷热之分,下面教研室肖老师为大家总结了几种考研经济学不同类型院校专业明细,供大家择校参考。
考研经济学不同类型院校细分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强盛,经济问题显得越来越复杂和开放,更加需要文理结合、知识面广、一专多能的经济学人才。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成为当今引领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看看诺贝尔经济学的获奖者,绝大多数都是学科交叉的结果。综合性大学的各个学科一般都具备较强的实力,学科间的交流更加便利,一般其经济学科研实力强劲,方向开设齐全,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齐头并进,一般排名比较靠前。
除了传统的综合性大学之外,文科类大学办经济学有十分悠久的传统,除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经济界独领风骚之外,其他许多文科类院校都以理论经济学见长。不过最近几年来,文科院校为适应形势变化,相继向贯通文理工的综合性院校转变,应用经济学也有很大发展。
理工科大学发展经济学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而且大多突出数量化研究,在金融工程、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等方面很有特色。
此外,还有一些科研院所也招收经济学研究生,比如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这些硕士点的硕士待遇优厚,科研条件好,就业层次高,但是竞争激烈,考取难度大。还有一些部门办的经济学硕士点,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些学校的经济学并不是研究普遍的经济学原理,而是有特定的针对性。比如一些农业大学的经济学就侧重于农业经济方面的研究。另外,相较于一些综合性院校,农林、石油类院校的经济学专业的考研竞争并不太激烈,例如: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侨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
各类学校中不乏各种名校,相信每个考研学子心中都有一个名校梦,考研经济学也不例外,但为了能够顺利考取经济学专业,考研经济学院校专业报名也需要“知冷知热”,巧避竞争热门。
考研经济学院校专业均有冷热之分,选择时要分清。
经济学门类下的学科最大的特点是冷热分明,有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这样热得发烫的专业,也有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的基础专业。教研室肖老师提醒大家,对于学习基础一般的考生而言,如果报考的是较为冷门的专业,特别是理论经济学里的一些专业,可考虑选择知名院校,如果选择金融学、国际贸易等热门专业,可以考虑避开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院校,选择普通院校。
不少考生择校比较看重院校排名,一方面,研究生院校排名主要侧重于同教育和科研相关的指标,但对考生来说经济学的应用性和就业状况尤其重要;另一方面,院校排名过于追求量化,很多内隐的东西如学风校风、专业特色等并不能够通过排名反映出来。每位考生的人生价值、学习基础、生存条件、心理素质都不尽相同,院校排名至多只能作为一份参考,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院校才是明智之举。
一般来说,考生在填报学校时,对知名院校抱有强烈的偏好,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名校,这就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了。事实上,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你持续努力学习时间的长短,有的同学本科院校排名比较靠后,且本科起始成绩并不突出,但是如果从大一开始就努力学习,同样能有机会考取重点院校。对于基础不好的考生,复习起步又比较晚,那就只能做性价比较高的选择,选择一些在某个方面有特点的学校。不同学科可以划分很多细方向,每个院校开设方向的情况各不一样,每个院校开设的方向实际反映的是师资状况及教师的研究方向,需要综合导师水平和专业特点考虑这个问题。
地缘因素也需要考虑,一般情况下,经济学专业学生报考经济发达的地区,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信息资源。
近些年,考研经济学一直处于报名火爆状态,从股市到房市,从银行到政府,一切与经济沾边的职业都热得发烫。而这些职业恰恰是同学们最为青睐的职业,也难怪考研经济学日渐炙手可热,要想更好的报考考研经济学,并顺利考中,各方面都需要花心思考虑的,院校专业选择也同样重要,如今考研网报已经接近尾声,教研室肖老师提醒大家,尚未报名的要抓紧时间了,考研经济学报名需“知冷知热”,为了顺利考取,尽量选择更为稳妥的学校为好。最后,预祝2013年考研学子旗开得胜。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