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编号:848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揭示生命体内各类生物分子组成、结构及其代谢与相互调控关联。重点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等。要求考生熟悉并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知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并具有运用生化知识解析问题的能力。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更强调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的灵活性及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相对比例
(一)蛋白质化学(8%)
【考试内容】
l 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组成、各级结构特点
l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l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离纯化方法及其一、二、三级结构的测定方法
【考试要求】
l 理解蛋白质生理功能及其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l 熟记蛋白质元素组成特点,20种常见氨基酸三字缩写符号、结构式及理化性质
l 熟练描述蛋白质各级结构的特征及意义
l 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l 掌握蛋白质变性理论
l 了解蛋白质一、二、三级结构的测定方法
(二)核酸化学(8%)
【考试内容】
l 核酸分子分类、分布、化学组成及其存在的生物学意义
l 核苷酸、核酸的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
l DNA、R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l 核酸酶的分类原则及作用特点
l 核苷酸序列测定基本原理
【考试要求】
l 了解核酸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及其理化性质
l 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及其理化性质
l 掌握DNA二级结构模型及核酸杂交技术
l 掌握RNA类型、结构特点及功能特性,关注microRNA结构特性和功能
l 了解核苷酸序列测定的基本原理
(三)酶(8%)
【考试内容】
l 酶化学本质、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l 酶促反应特点、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l 酶活性测定方法
l 酶国际命名与分类原则
l 固定化酶、抗体酶及核酶的基本概念及作用特点
【考试要求】
l 了解酶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本质
l 熟知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l 熟知影响酶促反应的重要因素及其动力学特点,理解酶促反应动力学特点及意义
l 了解同工酶的概念及特性
l 掌握酶活力定义及其测定方法
l 了解抗体酶、核酶的基本概念
l 掌握固定化酶的应用技术原理
(四)维生素与辅酶(2%)
【考试内容】
l 维生素的定义、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l 各种维生素的活化形式、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疾病关联
【考试要求】
l 熟悉维生素类型、活化形式、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疾病关联
l 了解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五)糖代谢(10%)
【考试内容】
l 糖分子概念、分类及其代表性单糖、寡聚糖的结构和功能
l 糖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要消化和吸收途径
l 糖的代谢途径,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其关键酶
l 糖的无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部位和过程
l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途径及其关键酶
l 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原料、场所及主要途径
l 糖原合成与分解途径
【考试要求】
l 掌握糖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功能
l 掌握典型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l 熟悉糖蛋白、蛋白聚糖的结构与功能
l 全面掌握糖的各种代谢途径,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其关键酶
l 熟知糖的无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部位和过程
l 重点掌握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三羧酸循环的反应途径及其限速酶调控位点
l 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途径及其限速酶调控位点
l 了解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原料、场所及主要途径
l 了解糖原合成与分解过程及其限速酶
(六)生物氧化(4%)
【考试内容】
l 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l 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及物质氧化方式
l 线粒体氧化体系的特点
l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类型、特点、组成及功能
【考试要求】
l 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l 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l 了解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和种类
l 理解ATP的生物学功能
l 掌握呼吸链的组成、各组分作用及其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l 熟记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l 熟记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及电子传递抑制剂的作用部位
l 熟记两种穿梭机制,解释其对线粒体外NADH氧化磷酸化的意义。
l 了解非线粒体氧化体系的类型、特点、组成及功能。
(七)脂类代谢(10%)
【考试内容】
l 脂质的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
l 脂类的生理功能及消化、吸收途径
l 脂肪动员概念及其限速酶,甘油代谢途径及其限速酶
l 脂肪酸氧化过程及其能量的计算
l 酮体代谢过程及生物学意义
l 磷脂的合成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l 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及其主要转化途径与排泄
l 血脂及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生理功能
【考试要求】
l 了解脂质的定义、类型及功能
l 了解脂类的消化、吸收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l 理解脂肪动员的生物学意义及其调控机理
l 全面了解甘油代谢途径及其限速步骤关键酶
l 掌握脂肪酸β-氧化过程及能量生成的计算
l 掌握脂肪的合成代谢
l 理解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l 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途径
l 了解血脂和血浆脂蛋白的类型及功能
(八)核苷酸代谢(6%)
【考试内容】
l 核酸的消化和吸收途径
l 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l 常见辅酶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考试要求】
l 了解核酸的消化和吸收主要途径
l 掌握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理
l 了解常见辅酶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九)氨基酸代谢(6%)
【考试内容】
l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
l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途径
l 氨的代谢路径
l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途径
【考试要求】
l 熟记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l 了解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过程
l 了解氨基酸的一般代谢途径
l 熟悉氨代谢路径及典型转氨酶类型
l 了解血氨的来源和去路,以及尿素合成过程
l 熟知生糖、生酮和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的种类及生物学意义
l 熟记一碳单位概念及其来源
l 了解个别氨基酸(如含硫氨基酸等)的代谢途径及意义
(十)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与调节机制(4%)
【考试内容】
l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l 器官间代谢的关联,即整体性
l 物质代谢的三级调节,即细胞水平调节、激素调节及中枢神经系统主导的整体调节
l 物质代谢调节障碍机理
【考试要求】
l 熟悉体内几种物质代谢关键调控点,彼此之间的关联点及调控点
l 熟记人体主要器官或组织(如肝、脑、心和肌肉等)的代谢途径特点、供能方式与关键酶分布的特点。
l 熟悉物质代谢三级调节(细胞、激素、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机理及生物学意义
l 了解激素调节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十一)核酸的生物合成(16%)
【考试内容】
l 传统中心法则与新中心法则的理论基础差异性
l DNA复制合成、RNA转录合成及其调控加工机制
l 逆转录病毒生活周期、逆转录过程及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应用
l 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
l DNA转座作用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考试要求】
l 掌握DNA生物合成(复制)过程及特点、熟悉复制体系组分及其功能
l 理解DNA复制和DNA损伤修复的生物学意义
l 掌握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异同点
l 全面了解RNA生物合成(转录)过程及RNA转录后加工修饰机制
l 掌握RNA聚合酶的作用机理
l 掌握启动子的作用机理
l 掌握逆转录过程及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应用
l 了解染色体概念、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及原核生物基因组构型
l 了解DNA转座作用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十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8%)
【考试内容】
l 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体系和过程,以及翻译后的加工过程
l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区别
l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因子的作用机理
【考试要求】
l 全面掌握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
l 掌握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要点及真核生物翻译后加工过程,并了解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的差异
l 了解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因子的作用机理
(十三)基因表达调控(5%)
【考试内容】
l 细胞代谢的调节网络、细胞信号传递系统
l 真核生物的转录前调节、转录活性调节、转录因子功能、翻译水平调控
l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包括原核基因操控、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等
l 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联和意义
l 激素调节及其生物学意义
【考试要求】
l 熟悉细胞代谢网络、细胞信号传递系统
l 掌握操纵子学说的核心机制
l 理解转录、翻译两个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l 熟悉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联和意义
l 了解激素调节及其生物学意义
(十四)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技术(5%)
【考试内容】
l 基因克隆技术原理
l 基因文库构建技术原理
l 基因重组技术原理
l 蛋白分子的设计与改造技术
【考试要求】
l 了解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法
l 了解基因文库概念及构建方法
l 了解基因重组技术原理和常规方法
l 了解蛋白分子的人工设计合成、改造及其定向进化技术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 名词解释: 24分(16%)
2. 判断题: 15分(10%)
3. 单选题: 30分(20%)
3. 简答题: 36分(24%)
4. 问答题: 45分(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考试时间:每年由教育部统一规定。
来源未注明“中国考研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考研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